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工作效率

金融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探究:以经验和实践为例分析2025展望
发布时间:2025-01-28 15:53: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63   


一、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概述

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以何种方式管理和运营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模式,即企业是侧重于通过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来管理金融资产,还是同时考虑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目标。企业的业务模式应当基于其关键管理人员的特定业务目标来决定,且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可基于不合理预期来决定。

二、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主要致力于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通过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企业不会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来产生整体回报。即使企业在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增加时为减少损失而选择出售,只要企业能解释出售原因并证明这并不反映业务模式的改变,该业务模式仍可视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三、兼顾收取与出售的业务模式

在兼顾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认为两者都是实现其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例如,企业的目标可能是既要满足日常流动性需求,又要维持特定的收益率,或者使金融资产的存续期与相关负债的存续期相匹配。

四、其他业务模式

如果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既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那么这些金融资产应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五、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中约定的反映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企业在分类金融资产时,需确保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例如,本金和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

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金融资产可被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等。具体分类依据包括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等。

七、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包括管理专业化、营销集约化、机构扁平化等趋势。其中,管理专业化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以确保业务的规范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总结来说,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合同约定。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坚持管理专业化是确保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专业化必须充分展现“人本化”的理念,即强调管理人才的全面专业化。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和知识经济信息的爆炸,对高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分工的细化也要求更多专业技术的深入。从信贷、营销、会计到国际业务、计划、财务,甚至安全保卫,每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该领域的行家。

为了推动管理创新,我们需要为优秀管理人才的涌现创造有利条件,包括管理思想、机制、体制、模式、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无论是资产运营方式、管理职责界定、机构科学设置,还是决策程序的确立,只要有助于管理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管理水平,我们都应积极创新并探索。

我们需要培养和树立职业银行家及职业银行工作者的思想及观念,为专业化人才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如专职信贷员、审贷员、资金交易员、电脑工程师等。

经营管理模式之二:营销集约化

营销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其核心目标是扩大优质客户群体,使银行的发展、管理和质量都建立在稳定的客户基础之上。营销集约化指的是以市场开拓为导向,树立发展、市场和竞争意识,明确营销重点,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协调、总分行联动的营销体制和方式。其主要分为营销产品集约化和营销力量集约化。

营销产品的集约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产品、技术、服务的一体化,全面服务客户并拓展市场。在营销主体上实行全员营销,总分行相互配合;在营销对象上,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实行企业、个人、同业和国际金融业务的联动;在营销内容上,实行品牌、产品、服务、理念的综合营销。这是提高银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营管理模式之三:机构扁平化

现代信息理论告诉我们,信息每经过一个环节,其真实性就会减弱。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层次越少,传递速度越快,真实性越强。机构扁平化是现代商业银行集中化趋势的一部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存在层级过多的问题,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失真度高,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较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应进一步扁平化,只设立总行、分行(直属支行)、支行(分理处)三个层次。

经营管理模式之四:单证处理大集中

单证处理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也是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重点。目前,以支行(分理处)为中心的单证处理架构并没有起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也不利于风险控制。建立单证处理中心,集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员负责全辖内的单证业务,既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控制风险。

文章还提及了数据大集中、财务核销制等其他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方向。这些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现代银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服务质量和效率。


上一篇: 金融企业管理机制的核心类型概览: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解
下一篇: 金融企业管理法规与完善策略解析:洞悉管理办法助力企业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