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工作效率

龙能股份管理模式革新:引领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5-01-28 16:35: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66   


中国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出了多种独特的经营模式。

一、海尔安营扎寨模式

海尔是国内较早走出国门的企业。此模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直接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通过此举,海尔能够避免关税壁垒并扩大销售。其优点在于易于获得当地消费者的信任,提高销售,回避关税。其挑战在于成本较高。

二、TCL品牌共享模式

TCL采取品牌共享策略,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通过与德国施耐德、法国等品牌结合,TCL成功推动了产品出口和品牌提升。此模式的优点是长期品牌共享,但也存在风险。长远来看,最终还是需要推出自己的品牌。

三 联想借船出海模式

联想以小博大的策略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从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虽然只获得了IBM品牌的短期使用权,但联想获得了成熟的国际团队和销售渠道。此模式的关键在于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国际化团队的整合能力。联想为出海做了大量的铺垫,但*的挑战在于文化融合和国际人才的使用。

四、华为技术领先模式

华为注重技术开发,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再进军发达国际市场。其形成了自身品牌的优势产品,国际销售占比较大。其挑战在于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及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五、长虹产品代理模式

长虹的产品代理模式是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之一。许多企业依靠海外代理进行产品出口,这种方式有现成的指引和渠道,但自有品牌的突出性不足,有时过于依赖海外代理,甚至面临货款回收风险。

六、中石油、中海油等资源互补模式

大中型国有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需要走出去寻找新资源。这种模式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额较大,挑战在于加强可行性研究、监管和避免决策失误。

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模式

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是另一种走出去的模式。通过海外上市,企业不仅能带回资金,还能带回更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

八、温州星火燎原模式

这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模式,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利用海外网络推销有竞争力的产品到世界各地。这种自发的家庭型企业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活力,是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开始,具有中国特色。挑战在于加强行业协调、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海外有序管理。

九、对外承包工程模式与劳务合作模式

这两种模式相对传统,主要是到海外承揽工程和劳务出口。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这两种模式仍具有巨大潜力。

十、招商模式

主要有直营模式、租赁模式、委托代理模式、线上招商模式与产业链招商模式等。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招商模式。

对于企业而言,其生产和销售系统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特的盈利潜力。在多子系统运营中,企业可采取最优成分系统模式,在保持低利润区子系统的充分竞争的积极参与高利润区子系统的业务。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例,他们通过优化资金结构,利用抵押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仅投入部分自有资金即可启动项目,实际上实现了高达300%的利润率,这就是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区的魅力所在。

对于拥有强势消费娱乐品牌的公司,利润乘数模型是关键的盈利工具。一旦建立了品牌,消费者会认同该品牌的一系列产品,企业便能以多种方式从不同产品中反复获取利润。

在市场竞争中,掌握稀缺资源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这些稀缺资源包括资金、土地、珍稀实物、高门槛项目以及特殊人才等。企业拥有这些资源,就掌握了盈利的源头。

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发展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企业。很多企业在特定区域内实现行业领先地位就已足够。这样做不仅可以抵御外部强敌,保护本土市场,而且可以实现比大型全国性企业更高的利润率,因为地方企业的运输和销售成本相对较低。

厂商可以首先推出一个可扩展的基础产品,搭配后续产品以产生长期效益。用户购买了基础产品后,往往需要持续购买后续产品。虽然基础产品的销售和利润可能不高,但其后续产品的利润稳定且吸引人。

专业化厂商之所以能够获得丰厚利润,是因为他们具备低成本、高质量、良好声誉、短销售周期和高效资金使用等优势。

一些企业采取客户发掘模式,先期投入巨资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然后设计适合的产品或帮助客服制服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虽然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但前期发掘的客户将为企业带来长期且丰厚的利润回报。

在某些市场,高价值的中介业务应运而生。这种业务类似于配电盘,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渠道或交易平台,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而提供中介服务的企业则能获得较高的回报。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百货流通业、展览业等领域。

还有行业标准模式、原料控制模式、速度创新模式、独特产品模式、卖座大片模式、产品金字塔模式和跟进尾随模式等,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资借鉴的盈利模式。


上一篇: 龙泉企业管理公司与龙泉企业有限公司:2025年度运营
下一篇: 个人企业管理书籍精选:内容全面解析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