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重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早期国家工业化及完整工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凝聚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自“一五”计划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愧于“共和国的长子”之称。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成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飞跃,为国家财政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其经济建设成果斐然,多地企业的崛起尤其令人瞩目。
一、汽车工业的崛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作为东北工业基地的标志性企业之一,自“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开始,便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该厂不仅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辆汽车,还为全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化学工业的繁荣。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作为中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集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和吉林电石厂于一体。在“一五”计划期间,该公司完成了大量工业产值,为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石油工业的巨大贡献。大庆油田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特大油田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原油支持,同时也是全国上缴利税最多的企业之一。
在东北三省的层面,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均向国家上缴了大量利税,并调出了大量物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黑龙江省调出了煤炭、木材、原油等重要资源,吉林省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有长足发展,辽宁省则调出了大量的生铁、钢材等重工业产品。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非物质领域也贡献颇丰。它为建立和改进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共和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企业及管理制度的建设经验,对于我国工业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在物质上对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非物质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惜。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关系以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管理制度,我们开始了民主和生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行政管理工作中,我们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并强调其与民主管理的结合。这一决策是在全国工业会议上决定的,其成功实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指导。东北的某些工厂,如五三工厂,依靠工人阶级,克服困难,改造旧企业,建立了社会主义经营管理制度,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逐步改善了劳动条件和职工群众的生活。他们的经验被全国推广,为建立新型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职工积极性提供了重要借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在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鞍钢宪法”的提出,强调了党的领导、群众运动以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这些经验在当时被全国推广,对建立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即使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其独特价值。
东北三省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如156项在东北的投资,促进了地区发展并奠定了其作为新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地位。这些项目不仅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且使东北三省成为城市化比例较高的省份。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生产的生产资料以低价调出,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大型企业的利润上缴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东北工业基地在体制和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城市化发展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可以说,没有东北的贡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