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商务局内部设置了多个职能机构,旨在高效管理和服务商务工作。以下是其主要内设机构及其职责的详细介绍。
办公室负责局内工作制度的制定,处理日常政务,包括文电运转、会议组织、档案管理等,并管理机关行政事务,包括接待和资金管理工作。
综合处负责撰写重要文件,发布政务信息,制定和执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干部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和教育培训等工作,驻外人员选派,以及机关和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规划财务处(行政审批处)、市场处、流通处等。规划财务处负责商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调控,商务运行调度,研究商务政策等;市场处协调市场垄断、行业和地区封锁问题,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等;流通处实施市场运行预警,保障消费品市场稳定,推进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等。
还有对外贸易发展处、边境贸易管理处、对外经济合作与服务贸易处、经济协作处、投资促进处、外资企业服务处等多个部门,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机关党委负责全系统的党群工作。经济学系、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会计学专业也在该局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学系自设立以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为科学决策和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大量咨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将教学质量作为专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依托民族院校,充分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专业则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
各个部门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为延边州商务局的商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延边州商务局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合作,为商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计学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依托国内会计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优势,积极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通过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东北亚等地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为目标。经过八年的建设,已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
工商管理专业自成立起,便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拥有稳定的师资团队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采用“专业+X”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拓展视野。
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以来,在校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特色在于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知识,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我们倡导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吉林省最早设立的旅游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该专业以培养多语种应用型旅游管理中高级人才为目标,结合社会需求,把韩国语、英语、日语纳入必修课程,满足社会对多语种旅游人才的需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满足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需求而设立。目前拥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由于该专业设立时间较短,仍有待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养。
以上各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业介绍及未来发展前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各专业的教师们将继续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一、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与优势
信息管理专业既注重现代信息技能的学习,又强调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致力于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
二、学院发展定位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学院以国家高等教育总体改革为指引,以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特色,打造一支富有创新活力、充满激情的师资队伍。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努力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起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经济管理学院。
三、建设目标与方向
学院致力于成为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教育、科研、咨询和培训基地。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计划增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财政金融专业,同时拓宽会计学专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饭店管理方向,使学科门类更加丰富和完备。
四、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及措施
(一)教学建设方面
1. 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优化
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强化理论基础的着重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的教学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既能反映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又能体现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确保每门课程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现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授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模拟实验室,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稳定和长期开展。
4. 教材建设与教师发展
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结合学院各专业的实际情况,鼓励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支持教师申报*、省部级统编教材,提升教材建设的水平和竞争力。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教学研究体系和激励机制。
5. 学风建设与学生管理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强化校纪校规的遵守意识。组织学术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专业+X”的复合培养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力度。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科研与产学研合作方面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东北亚经济研究、企业管理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研究等。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条件保障方面
学院将统一负责提供本科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并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各项措施的执行将由专业主任、支部书记和学生工作辅导员分工负责,以确保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