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民

马利民

管理技巧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管理技巧

*的告白:左手管理,右手信仰

讲师:马利民   已加入:3045天   关注:2280   


*,现代管理学奠基人,被誉为管理学鼻祖,大师中的大师。他的理论无论政界、商界,还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人士都在学习。在将近96年的一生中,他宣讲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好的管理如何能够将团伙变成团队。
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中国海尔的张瑞敏等企业家都深受*的影响。一个被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位管理学家研究组织的初衷和归宿,不仅仅是帮助各种组织生长为有持续活力的团队,而是搞清楚活力的源泉和意义究竟是什么。190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但从小随家里是形式上路德宗信徒,直到30-40岁时,在绝望时真正转向基督,把信仰与其管理理论的结合,创造了管理学的革命并祝福了无数企业。
如果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影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这曾经是*·*在即将结束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旅程时思考的问题。根据他的判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不是电脑和互联网的流行,也不是任何别的,而是20世纪上半叶公司的兴起,还有20世纪下半叶大型牧养教会的发展。《今日基督教》杂志专访*,头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的注意力为何在晚年的时候从公司转向了教会,*对此的回答是:“就我所知,恰恰相反,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信仰要经历绝望
*写道:“只有在对神的信仰中,人才能不绝望。罪的反面不是德行,是信仰。信仰是认信,相信在神的里面,不可能的能成为可能,在祂的里面,时间与永恒合一,生与死都是有意义的。信仰是知识,认为人是被创造物不是自主的,不是主人,不是目的,不是中心然而却是要负责任和自由的。人只有承认靠自己在根本上是孤独的,才能接受神的拯救,相信神总是与人同在的,甚至直到我们死亡的时刻。”
至于信仰的实践,*提醒,不能与当今所谓的“神秘体验”混为一谈,不是修炼如何呼吸或沉浸在巴赫的音乐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练,才能达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意愿的结果……每个人都可能获得信仰。因为每个人都知道。
组织与人的尊严
*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服务于高于社会存在的上帝意志的工具,其中的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目的的工具,恰恰相反,社会被上帝用来实现祂赋予人的使命。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大半生的言论,几十年后,92岁的*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所谓的人,是他所信仰的创造主赋予的生命,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是因为人乃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这形象不在于人的长相,而在于人的灵魂。
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为了帮助每个生命都能够彰显爱的才能,也就是*在他的那本社会生态学家宣言中申明的:“人特别的任务他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彰显造物主。”
在*看来,从这样的维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不流于理想化,其实可以解决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难题。
“根据统计学显示的规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一个组织*能够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成为杰出的途径是使得现有的人们产生更多的能力即,通过对知识工人的管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这个挑战,引用一句老话就是,‘让凡人做非凡之事。’”*在2002年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
*·*的核心遗产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
※ 除非能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不去做
※ 管理是一种实践,不是理论
※ 想想我如何贡献,造福这个社会

上一篇: 四个故事,沉默3个小时......
下一篇: 彼得·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