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市食品安全知识全面培训纲要
1. 食品变质与新鲜度辨识:对员工进行食品物理与化学变化的教育,学习如何通过颜色、气味、质感来识别食品是否变质。
2. 食品安全的健康风险:强调因食品腐烂变质导致的食物中毒风险,及其对消费者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3. 食堂建筑与环境卫生标准:确保工作环境清洁,防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 水源管理与环境卫生要求:对员工进行水源管理培训,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
5. 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责任:建立食品加工、服务过程中的卫生规定,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
6. 餐饮服务许可要求:强调餐饮服务提供者需依法取得许可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展示。
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餐具洗涤、消毒、保洁等方面的制度执行。
二、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详解
1. 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进行食品经营活动。
2. 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确保销售、储存、运输和装卸等环节符合环境卫生要求。
3. 员工卫生要求与健康标准: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必须遵守卫生规定,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不得参与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4. 食品采购与标识查验:对采购的食品进行标识查验,禁止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5. 定期场所卫生检查:定期对经营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记录。
6. 进货查验与记录制度: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的查验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7. 问题食品处理:对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并下架、撤回,及时告知供货商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召回售出的问题食品,进行退货或销毁。
三、食品企业员工健康与培训要求
1. 员工健康体检与上岗资格: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健康证方可上岗,新员工需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2. 健康档案建立:将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存档,到期前组织健康检查,确保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
3. 传染病防控:从业人员若患有传染病或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 每日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进行检查,记录个人健康状况。
5. 个人卫生与操作规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等。
6. 手部清洁与消毒:上岗操作前应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经常消毒手部。
7. 健康晨检制度:自觉接受企业内部的健康晨检制度,熟记本岗位卫生知识和应知应会的内容。
四、超市食品经营操作流程概览
1. 食品采购计划制定:确定采购的食品品种、品牌、数量等计划安排。
2. 供货商选择: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确保食品来源合法。
3. 供货合同签订:与供货商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食品质量问题的责任划分。
4. 食品相关资料索取:向供货商索取相关许可证、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并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 食品查验与检测:设立食品检测室对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对不合适的食品做退货处理。
6. 进货台账建立:登记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信息等内容,账目保管期限为两年。
#### 散装食品储存要求
1. 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采用封闭容器储存,并在显著位置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2. 仓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通风良好、整洁卫生,符合食品存储标准。
3. 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清理,不得继续销售。
#### 运输与采购要求
1. 食品运输工具和容器必须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应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 装卸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食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3. 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使用密闭容器运输,不得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半成品混放。
#### 食品销售规定
1. 每天销售的食品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需按照食品标签的警示标志和注意事项进行销售。
2. 对即将达到保质期的食品,要特别标注并提醒消费者。
3. 销售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 散装食品的销售应在容器或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相关信息。
#### 食品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
1. 若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接到相关部门召回通知,应立即停止销售,下架并封存。
2. 及时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情况。
3. 在经营场所公示召回食品的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理退货事宜。
4. 被召回的食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封存,严禁再次流入市场。
#### 总体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加强食品经营和质量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以下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负责人、管理人员、购销人员均有明确的职责划分。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员工的健康检查、个人卫生、着装要求等。
销售管理制度:确保经营场所环境整洁,证照齐全,食品陈列合理。
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检查进货的食品质量,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建立电子台账。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四点,对于食品的索证索票工作完成后,我们应在指定的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以便消费者进行查询,同时方便相关部门的检查工作。
第一项,建立完善的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我们必须如实记录每批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的详细信息以及进货日期等内容,或保存带有这些信息的票据。
第二项,对于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及票据等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伪造。这些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以备后续核查。
第六部分,关于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制度。一旦我们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立即停止销售,将该食品下架并单独存放。我们需要及时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的情况。在接到有关监管部门的退市通知后,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并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
我们还应定期对贮存和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七项,关于消费投诉处理制度。我们应在经营场所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本经营场所发生的消费者食品投诉。在提供食品时,我们应向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销售凭证(如发票、信誉卡),如果做出了特殊承诺,应提供书面凭证。
以上各项制度的执行,旨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的安全。我们必须认真执行这些制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