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推进的原点选择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2286
早上一个电话进来,一个企业精益负责人与我研讨如何推进公司的精益,然后把自己规划的精益的方案也给我看了一下,PPT之精美,专业之扎实让人为之赞叹。我想他一定会让我赞美他一下,但是敷衍不是我这个人的性格,说话与做事要负责任的,至少会让人受益,而不是说些冠冕堂皇让人听听起来很舒服,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直接问了三个问题:<br />
第一个问题:公司最高的管理程的希望是什么:<br />
第二个问题:短期内变革可以带来客户认可和增长的要素是什么?<br />
第三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是什么?<br />
针对第一个问题,这位负责人认真回答了4个问题<br />
1. 市场服务满意度的提升<br />
2. 内部快速的应对流程<br />
3. 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br />
4. 企业信息化建设<br />
但是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却没有办法回答。其实很多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核心根本缺乏基本的认知,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理解,第二第三个的问题就非常难以理解的了,精益和他们有关系吗?<br />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概2009-2012年,我经常和很多的企业精益负责人、精益咨询顾问谈一个问题:“精益误企”。精益明明是一个好东西,为什么会误企业呢,当时很多人起来质问我,反对我,乃至不屑表情的已经陈然而上。<br />
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如何来向客户和管理成来阐述精益的:节约成本,改善利润。听到能够改善利润,大家知道这会让多少老板兴奋吗,尤其是处在中国当下,经营日趋艰难,利润堪比纸薄。让那些面临竞争,不堪其负的企业家们找到了精益咨询公司,他们凭着社会上对精益的浅薄认知:精益=降成本=提升利润,但是他们首先忘了运营的第一原则: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的做事重要。这些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做精益,改进现场降低成本吗?去年年底,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副总,调到了一个该公司的拖拉机事务部,负责整个运营,他在调任之后,我首次去拜访他,看完现场之后,他问我说张老师,你觉得你会帮我带来多少变化。我说大概人均效率不低于230%,他说你这么肯定。我然后打开一家工程机械公司的改善结案报告,把他们的生产组织,工艺排布,利用设备……等进行逐一比对,然后改善的方向和方法,以及后期比对进行了详细介绍后,他兴奋的说6个月后,我们来启动这个项目。<br />
7月初,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去了他们公司,这个时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谈论一下公司的情况,当我把公司运营调取出来之后,才发现这家年产值2个多亿的公司,一年的销售量1000台都不到,如果按照我的规划,工人们3个月可以完成全年的产能,而且大公司还要在整个投入上不低于400万。但是企业当前有更重要的事情做,那就是拓展市场。如果这个时候企业进行现场的精益变革,企业高管的整个注意力必然都在这个咨询+固定投入400万的项目上,从而让企业的重点工作推迟至少半年以上。最后我们的研讨是如何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效折旧:设计最简洁成本的拖拉机,去掉一切市场端美观的成本(可以去掉接近3%以上的成本),大批量生产拖拉机,租赁给东北和西北的大农场,降低农场的一次性采购成本和保有成本,获取与市场上拖拉机一样的利润收益,同时把这些拖拉机质押给融资机构,快速获取资金流入,省去企业的经营性融资利息支出。正确的事情必然也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做,才有意义。<br />
其实我们都知道,精益如果要成功,*的保证就是让最高的管理层能够支持这件事,获取管理层的支持,其实根本在于获取资源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减少推行的阻力。而我问这个三个问题是管理层每天必须考虑的问题。要达到获取高层支持的目标,只有在思维和做事情上能够与其保持一致。其实很多的时候,高管是很忙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具备他们思维的做事,然后做不到又不断的批评,因为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思维做事,那就是按照老板的思维以*的成本做当前最重要的事情。<br />
这个话说起来何其难,但是有句忠告,按照老板说的工作做错了,也是我们的问题,这是执行的艺术。曾经碰到东莞一家公司精益负责人,冲我抱怨,年初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大堆的精益推进工作,每项工作都如期完成,但是到了年底老板还是指责其工作跟上公司的步伐和要求。他说自己委屈死了,当时就想拍桌子不敢了,事情是你老板布置的,我们精益部门以超强的执行力完成了,要错也是你老板的错啊。<br />
我认识一家电动公司的基地负责人,老板来了之后,告诉他准备招聘1500人,确保旺季的时候不要市场断货。老板说的,做吗?有的时候未必,这里我们要知道老板的初衷,企业的问题是旺季断货,而补充1500人只是一个手段,但是对于老板来说,他没有测算过雇佣1500人的措施对公司的来说是否经济,这只是一个建议的措施,不是最后的决策。后来经过这个负责人分析之后,采取低端产品OEM,高端品牌知己做的方式,公司没有招聘一个人,相反每台车的加工成本比知己做还便宜几元,同时还确保了无限的产能。中国的老板太辛苦了,中国企业家有企业么有家,他们要管理工作太多了,他们不可能是个全才,不可能事情面面俱到,因此才需要我们这些做事情的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br />
同时我们还要和高管保持在运营思维上的一致性,比如在企业行业成功特性上,比如上图的家电行业,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国外的比国内的贵,有名比无名的贵,很简单,对于家电行业的经营核心是创造品牌,提升品牌溢价,但是我们做精益的执行者和一般的顾问这样的思维就比较欠缺。<br />
如何弥补自己的运营思维不足,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来训练。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有一个好老师。到今天做了好多个项目,最成功的是让一个公司的一家基地进入到整个集团公司的3000多家企业的第五名,至于说无法结案至今还没有出现过。我强烈的建议公司开一期《顾问式企业精益推进》课程,为大家在精益推进的原点选择上就和高管保持一致,确保项目基本不会失败。同时也需要将中间的利益设计,说服训练等顾问的技巧向企业内的精益负责人传输。总之成功的第一步,从原点开始,从自己运营思维训练开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