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生产管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理论和方法。基本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要求采用多媒体课室进行教学,每章内容配置一定量的作业题和案例。授课过程要求穿插1-2次的生产运作现场参观。课程结束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也可结合专业实习进行。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一) 理论部分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分类及其特点,生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运行环境,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运营系统概念、类型的认识,运营组织的要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体系.
第一节 运营系统及其管理
一、组织
二、生产/运营系统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体系
(一) 运营系统的总体战略
(二) 运营系统的设计
(三) 运营系统的运行
(四) 运营系统的维护
第二节 运营系统分类
一、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运营
(一) 制造性生产
1.连续型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2. 备货性生产与订货性生产
(二) 服务性生产
1. 分类
2. 特点
第三节 运营系统构成
一、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一) 制造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二) 服务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二、运营系统物流构成
(一)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
(二) 服务型企业顾客流与物流系统
三、运营系统信息流构成
(一) 制造信息流构成
(二) 服务信息流构成
第四节 运营过程的组织
一、产品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一) 工艺专业化原则
(二) 对象专业化原则
三、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四、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一) 顺序移动
(二) 平行移动
(三) 平行顺序移动
第五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发展与趋势
一、发展史;
二、发展趋势;
三、竞争因素的变化;
四、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五、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
六、理想的供需关系;
七、集成的概念;
八、集成的作用;
第二章 运营战略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掌握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营战略的基本概念、地位、作用、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企业战略
一、生产率
二、竞争力
三、战略与使命
第二节 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及其重要性
二、战略制定过程
三、三种市场竞争战略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
第三节 运营战略
一、运营战略概念
二、组织战略与运营战略:
三、几种典型战略
第三章 需求预测
[教学目的]了解预测的概念、分类,掌握常用的几种定量预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定量预测方法中的一次和二次指数平滑法、因果回归模型、需求预测监控。
第一节 预测
一、预测的概念
二、预测的分类
三、需求预测的分类
(一) 按时间的长短分
(二) 按主客观因素所起的作用分
四、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
(一) 商业周期
(二) 产品生命周期
(三) 季节周期
五、预测一般步骤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一、德尔菲法
(一) 方法概述
(二) 步骤
二、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
三、用户调查法
四、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
第三节 定量预测方法
一、时间序列构成
二、时间序列平滑模型
(一) 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
(二) 一次指数平滑法
(三) 举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四) 二次指数平滑法方法
(五) 举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三、时间序列分解模型
(一) 乘法模型
(二) 加法模型
(三) 举例说明
四、因果模型
(一) 一元回归模型预测方法
(二) 举例说明
第四节 预测监控
一、预测精度的测量
(一) 平均*偏差
(二) 平均平方误差
(三) 平均预测误差
(四) 平均*百分误差
二、预测监控
第四章 生产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选择
[教学目的] 了解产品和服务设计过程,生产工艺或服务流程设计过程,掌握运营流程设计及分类,生产流程选择,并行工程概念、设计方法、技术和组织。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产品与服务设计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或服务总体构思、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一、21世纪企业产品/服务设计的背景特征
(一)新产品/服务开发是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需要
(二)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三)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用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四)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三)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要
(四)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三、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开发
(一)研究与开发的分类:①基础研究②应用研究③技术开发研究
(二)新产品的分类:①全新产品②改进新产品③换代新产品④本企业新产品
(三)新产品开发面临的压力
第二节、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
一、产品与服务开发过程:
(一)产品或服务构思
(二)结构设计过程
(三)工艺设计。
(四)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
第三节、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
一、生产流程分类
(一)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
(二)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
(三)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
二、产品—流程矩阵
三、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二)自制-外购决策
(三)生产柔性
(四)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五)接触顾客的程度
四、生产流程选择决策
第四节、并行工程
一、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二、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一)并行工程的产生
(二)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
(三)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流程及其特点
三、并行工程技术:
(一)虚拟设计
(二)产品数据管理
(三)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
(四)成组技术
(五)减少变化方案
4、并行工程的人员构成
第五章 运营系统选址
[教学目的] 掌握选址优选目标、影响因素、选址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址影响因素、步骤及评价方法,新建企业选址应考虑的问题和选址的方法。
第一节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
一、选址的重要性
二、选址的难度
第二节 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
一、经济因素
二、其他因素
三、选址的一般步骤
(一) 选择某一个地区
(二) 在同一地区选择若干适当地点
(三) 比较不同地点,做出决定
第三节 选址的评价方法
一、选址问题的特点
二、评价方法
(一) 量本利分析法
(二) 评分法
第六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教学目的]了解流水线生产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原理和要求。掌握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其特点。掌握手工流水线工序平衡与组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备布置的从至表法和块状区划法,进行混合加工线和双行、多行设备单元布置。
第一节 设备/实施布置决策
一、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
二、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和形式
(一)工艺专业化原则;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
三、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的影响因素
四、几种典型布置形式
(一)物料流程形式
(二)布置类型
第二节 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
一、作业相关图法
二、从-至表法
三、新设备的布置问题
四、线性规划的方法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三节、装配线平衡
一、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
二、装配线节拍
三、装配线平衡方法
四、装配线平衡的举例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一、办公室布置的主要考虑因素
二、办公室布置的基本模式
第七章 综合生产计划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基本原理,生产运作计划的层次结构,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储存式企业生产计划制定,订单生产式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指标体系确定方法与计划编制方法、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定货决策过程和指标体系确定方法。
第一节 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
一、企业计划的层次和职能计划之间的关系
(一)计划的层次
(二)企业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与计划指标体系
(一)生产计划的层次
(二)生产计划指标体系:
三、制定生产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
(一)制定生产计划的一般步骤
(二)滚动式计划
第二节 综合计划策略
一、处理非均匀需求三种纯策略
(一)改变库存水平
(二)改变生产率
(三)改变工人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策略
(一)直接影响需求策略
(二)暂缓交货策略
三、反复试验法
第三节 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品种与产量的确定
(一)品种确定:
1. 收入利润顺序法
2. 产品周期四分图法/波士顿矩阵法
(二) 产量的确定
二、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一)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二)成批生产企业
第四节 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单件小批生产存在的必要性
二、单件小批订货生产的主要特征
三、接受订货决策流程
四、品种、价格与交货期的确定
(一)品种的确定
(二)价格的确定
(三)交货期的确定
第五节收入管理
一、收入管理
二、实行收入管理的特点
三、实行收入管理应考虑的问题
第八章 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教学目的] 掌握库存的定义、库存控制系统与库存控制模型。建立和认识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整体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多周期模型的分析方法和随机型库存问题的假设条件以及求订货批量和订货点的近似方法。
第一节 库存
一、物料流
二、库存的定义
三、库存的作用
四、库存问题的分类
五、库存控制系统
(一) 固定量系统;
(二) 固定间隔期系统;
(三) *最小系统。
第二节 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
一、单周期库存模型
(一) 期望损失最小法
(二) 期望利润*法
(三) 边际分析法
二、多周期模型:
(一) 与库存有关的费用:
(二) 经济定货批量
(三) 经济生产批量
(四) 价格折扣模型
第三节 随机型库存问题
一、假设条件
二、求订货批量和订货点的近似方法
(一) 安全库存
(一) 服务水平
(二) 安全库存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第九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MRP的基本原理, MRP系统结构,MRP2系统结构及原理,企业MRPⅡ系统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理解OPT系统原理、理解配送资源计划(DRP) 系统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MRP/MRPⅡ、供需链管理、ERP原理和概念
第一节MRP的原理
一、MRP的基本思想
二、为什么要围绕物料转化组织的准时生产
三、为什么能够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准时生产
四、订货点方法在处理相关需求时的局限性
(一)盲目性
(二)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
(三)形成“块状”需求
第二节MRP系统
一、MRP在生产经营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MRP的输入
(一)产品出产计划
(二)产品结构文件
(三)库存状态文件
三、MRP的输出
四、MRP的处理过程
第三节 MRPⅡ
一、从MRP到MRPⅡ
二、MRPⅡ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营销部门
(二)生产部门
(三)采购部门
(四)财务部门
(五)技术部门
第四节 MRP系统设计决策及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一、主要设计决策
(一) 计划期的长短
(二) 计划的时间单位
(三) ABC分类问题
(四) 系统运行的频率
(五) 需求跟踪功能
(六) 固定计划订货系统
(七) “重新生成”方式还是“净变”方式
二、MRP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一) 变型产品
(二) 安全库存
(三) 提前期
(四) 批量
第五节分配需求计划
一、DRP的处理逻辑
二、DRP与MRP的异同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十章 项目计划管理
[教学目的] 掌握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了解网络计划计划方法的产生背景及其优点。掌握网络计划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网络计划优化的方法
第一节 项目管理概述
一、项目
二、项目管理的目标
(一)质量
(二)费用
(三)进度
三、项目管理的内容
(一)立项阶段
(二)建设阶段
(三)运行阶段
四、项目的组织管理
(一)指挥
(二)组织和管理方式
第二节 网络计划方法
一、网络计划方法的产生
二、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
三、应用网络计划方法的步骤
(一)项目分解
(二)确定各种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绘制网络图
(三)估计活动所需的时间
(四)计算网络参数
(五)优化
(六)监控
(七)调整
四、箭线型网络图的绘制
(一)箭线型网络图的构成
(二)绘制箭线型网络图的规则
(三)网络图的绘制
第三节 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事件时间参数计算
二、活动时间参数计算
三、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网络计划优化
一、时间优化
二、时间—费用优化
(一)直接费用
(二)间接费用
三、时间—资源优化
(一)资源有限,工期最短问题
(二)工期规定,资源均匀问题
第十一章 先进生产方式与理论
[教学目的] 掌握和了解JIT-准时生产,AM-敏捷制造,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OPT-最优生产技术等先进生产运作理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JIT-准时生产及看板管理系统,OPT的基本思想和原则,CIMS集成的内涵和模型
第一节 JIT-准时生产
一、JIT的发展
(一)JIT的起源
(二)JIT带来的变革
二、JIT的含义
(一)JIT的概念
(二)JIT的出发点
(三)理想的生产方式
(四)JIT的基本思想
(五)目标及其体系
(六)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具体手法
三、JIT的拉动式计划与控制
(一)拉动式计划特点
(二)生产计划制定程序
(三)投产顺序计划的制定方法
(四)生产同步化、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
1. 生产同步化
2. 弹性作业人数方法-少人法
3. 设备U型布置
四、看板管理系统
(一) 看板控制系统概述
一、看板
二、看板及其控制系统的概念
三、看板的类型
四、看板生产组织
五、看板所需数量
(二) 准时生产的实现
第二节 最优生产技术
一、OPT的目标
二、OPT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一) OPT的基本思想
(二) OPT的原则
三、DBR系统
四、OPT软件系统
第三节 敏捷制造
一、敏捷制造企业的基本特征
二、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
(一)使顾客富裕
(二)用合作去加强竞争
(三)急救室式的工作
(四)充分发挥人和信息的作用
三、实现敏捷制造的措施
第四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一、CIMS的产生及定义
(一)产生CIMS的技术推动作用
(二)产生CIMS的市场拉动作用
二、CIMS的一般结构
(一)CIMS的功能结构
(二)CIMS的技术结构
三、CIMS集成的内涵和模型
(一)CIMS集成的内涵
(二)CIMS集成的模型
四、实施CIMS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五、CIMS哲理的广泛适用性
六、我国CIMS应用情况
七、CIMS技术发展动向
堂笔记各占平时分的20%。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荣秋,马士华编着.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 Jack R.Meredith,Scott M.Shafer着,陈曦译,MBA运营管理(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理查德B.蔡斯,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F.罗伯特.雅各布斯着,任建标等译,《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九版;
[3] 马士华编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 周志文编着.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5] 甘华鸣等编着.MBA生产作业.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6] 陈国权着.先进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7] 马士华等着.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课程教学标准批准: 制定:崔新生
生产管理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