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工匠精神
前言:从建筑与匠人的渊源说起
? 中国建筑质量的最高奖“鲁班奖”;
? 建筑行业质量事故的反思;
? 建筑承载着更多的人文与美好。
?匠意——升级组织文化和个人情怀
1. 问题讨论:
? 8000万人口的德国为什么能诞生2300个世界品牌?
? 为什么工匠精神两次写入党*的政府报告?
? 建筑人眼中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些关键词?
? 案例:金钢组和赵州桥
2.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育成模型;(案例:埃及金字塔的故事)
? 热爱:爱到胜过所带来的钱;
? 敬业:一生一技,一技一生;
? 严谨:不达标准,绝不交货;
? *:把99%变成99.99%;
? 创新:创造无法匹敌的卓越。
3. 建筑匠人的宣言——六个基本要义(案例:木匠的故事)
? 热爱自己的工作,无高低贵贱之虑;
? 每临工作现场,心中必存庄敬之意;
? 长期探寻此业精髓,力达更高境界;
? 以此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
? 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
? 祈望自己所为和作品能比寿命更长。
4. 建筑匠人的基本要求——六项行为转变(案例:石头匠的故事)
? 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纯粹精业;
? 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 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 有业精于勤,不追求*不罢休的气派;
? 有十年如一日,反复磨练方成器的信仰。
5. 扪心自问:“像匠人那样做事”你可以吗?/案例:鲁班和墨子
?匠魂——勤于守、勇于破、善于离
?何谓守破离?关于守破离的来源;
?守:匠心供奉,丢掉浮躁的自己,成为潜精研修的职人(案例:秋山木工学校)
? 练好生命中的“木人桩”;
? 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 差之毫厘也要计较;
? 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 先潜水后浮出水面;
? 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破”:如何突破原来的范式,戒掉依赖前人经验的习惯?
? 案例思考:为什么中华老字号渐渐衰败,传统匠人落寞?
? 突破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突破四个范式和养成四个习惯;
? 注意事项:成功的羁绊、路径的依赖、利润的负面效应。
?“离”:从0到1的创造,成就“青胜于蓝”的人生
? 创新方法论1:换道超车、交叉共建法、第一性原理;
? 创新方法论2:逆向工作法、减法策略、乘法策略。
?探讨:建筑人如何应用“守破离”?
?匠心——不忘初心,臻于至善
?从钱谈起:你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吗?
?做新时代的“五心”建筑人;
? 价值心:重视贡献——如何创造客户价值?
? 结果心:以终为始——人生三个基本问题;
? 责任心:责任胜于能力——如何做好每一个行为?
? 快乐心:乐在工作——如何释放工作中的快乐?
? 恋爱心:爱上工作——如何抱着工作“睡觉”?
?坚决不做这五类人:
?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 将就先生——生活不要将就,要讲究;
? 抄袭先生——抄袭是耻辱,是慢性自杀;
? 无所谓先生——活干不好,丢不起人;
? 关系先生——人脉是吸引来的,放弃无用社交。
?讨论:新时代的建筑人的应具备哪些品质要求?
?匠思——深度思考,逼近本质
1. 何谓匠思?多思善问:避免大脑空转。
2. 举一反三法:如何找到事物的骨架和外衣?
3. 第二答案法:别被大脑的第一反应迷惑;
?第三选择法:突破二元思维的困境,走进新天地;
?思维导图:让思维插上会飞翔的翅膀;
6. 头脑风暴法:让数量带动质量,用点子激发点子;
?德尔菲法:如何用人脑云计算做决策?
?讨论:如何发挥匠思解决项目工程的相关问题?
?匠品——精益求精,死磕*
?什么叫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若林克彦和永不松动的螺丝;
?企业能量模型:60分的产品,90分的营销,还是90分产品,60分的营销?
?案例:万科的工匠精神:对3mm以上误差零容忍
?产品研发的逻辑:不自主研发,企业难生存;?遵循刺猬理念——努力成为行业的一根针;
?自主研发——宁可慢三年,也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专注技术升级——技术是1,营销是后面的0。
?产品打磨的逻辑:好产品会说话;?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简约思维——简约即美,少即是多;
?试错思维——让错误来改变错误者;
?迭代思维——快速迭代,不断更新。
?讨论:如何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建筑工程品质代言?
?匠气——生于制度,孕于文化
?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工匠精神差点失传?而日本的工匠精神传承较好?
?莫因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
?案例:德胜洋楼公司如何培育匠人文化;
?案例:伟星房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案例:秋山木工如何培育匠人文化?
?建筑工程企业如何培育工匠文化??领导者是第一推动力;
?提升工匠的“地位”;
?塑造工匠文化的六步曲。
?小结:工匠精神不是从头脑里灌输进去,而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不是从上往下压出来的,而是从下面往上高涨起来的。
建筑行业工匠精神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