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法律法规 [返回PC端]

《银行案件防控与警示教育》

讲师:张绪才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34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银行案件防控与警示教育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银行案件防控概述

一、什么是银行案件?有何特征?
二、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及案件的关系
三、银行业*监管形势分析—治理银行业乱象、强化案件防控

第二部分 银行案件容易触犯的刑事罪名
1、违法发放贷款罪
2、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3、贷款诈骗罪
4、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
5、职务侵占罪
6、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7、挪用资金罪
8、非法集资罪(非吸和集诈)
9、洗钱罪
10、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11、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12、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13、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14、票据诈骗罪
15、金融凭证诈骗罪
案例分析:某农商行客户经理违法放贷获刑3年

第三部分 银行案件的*趋势特点
1、侵占挪用资金、违法发放贷款两类案件发案率较高。
2、涉案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年纪较轻。
3、银行基层单位发案较多,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作案多。
4、犯罪手法呈多样化、隐蔽化、智能化趋势。
5、犯罪形式窝案、串案比较突出。
案例分析1:金钱迷人眼,入狱醒来迟!
案例分析2:浦发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
案例分析3:商人骗贷62笔总额近4亿,一银行现“塌方式”腐

第四部分 银行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
2、职务原因拥有很多腐败便利   
3、管理体制有漏洞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提供了可乘之机   
4、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
5、防范和查处上未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案例分析1:客户经理挪用资金39万,被判10个月
案例分析2:伪造假存单私吞客户247万,案发后要割腕自杀
案例分析3:储户千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案例分析4:农行爆发大规模票据窝案
案例分析5:代客户办理业务侵占资金

第五部分 案件中犯罪人员的十种心理
1、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2、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3、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
4、深感吃亏的补偿心理
5、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
6、按劳取酬的矛盾心理
7、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
8、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9、捞了就跑的投机心理
10、破罐破摔的对抗心理
案例分析1:挪用公款,享乐梦破
案例分析2:民生银行理财“飞单”案
案例分析3:非法集资上百亿,个人挥霍数千万
案例分析4:某银行被骗贷上亿元,副行长未按规定审核执意放款  

第六部分  如何有效防控案件风险
一、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源头控制没法犯
2、道德控制不想犯
3、社会控制不能犯
4、 司法控制不敢犯
二、 恪守职业道德、防范案件风险——避免成为“九种人”
1、有“黄赌毒”行为;
2、个人或家庭经商办企业;
3、大额资金炒股;
4、个人家庭负债较大或有贷款;
5、无故不能正常上班或经常旷工;
6、交友混乱、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
7、在职工作超过强制休假、轮岗规定时限;
8、有不良记录或犯罪前科;
9、已经出现违规操作
案例分析1:为客户私开网银,挪用800万炒股亏损后逃逸
案例分析2:挪用资金,分36次转走客户近900万
案例分析3:冥币代替真币侵占资金案  
案例分析4:银行员工为还赌债侵占客户资金3000万
三、心灵感悟
情境互动:对学员心灵震撼、产生内在自发动力。
四、算好政治经济人生七笔账
“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
“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
“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
“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
“亲情账”——不要众亲蒙羞
“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
“健康账”——不要身心交瘁

银行案件防控与警示教育

上一篇: “中层管理者能力提升”系列工作坊
下一篇: 《办公技能大集合》 ——助力工作轻松高效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