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培训管理 [返回PC端]

如何上好一堂培训课

发布时间:2021-12-23 09:28:52

讲师:唐建光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602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提升教学水平

【培训对象】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兼职讲师

【培训目的】 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优势】一是融合了国际权威的CIE、TTT、PPT讲师训练课程精华,并进行了极具针
对性的本土化优化,试听讲师超过5000人,反应热烈;教材《讲台实战60法》由教育部成
协企业教育工委咨询部推荐发行;二是形成了由教育专家、培训专家和实战派讲师组成
的师资团队。

【课程方法】讲授、演示、演练、点评、渔缸、案例、角色扮演、游戏、影视

【课程大纲培训】
一. 学员喜欢怎样学

(一)喜欢尊重成人心理学习规律
1、喜欢“多感官与感知效果” ——干中学
2、喜欢“距离与注意力”—— 采用真实的例子
3、喜欢“暗示与潜意识” ——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比较
4、喜欢“寓教于乐” ——在非正式的环境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5、喜欢“兴奋与抑制”—— 启发式、多样化的培训方法
6、喜欢“强度动力” ——功利性的学习
7、喜欢“马斯洛理论”—— 享受尊重
8、喜欢“认知的功能” ——知识的可视化
9、喜欢“扬长避短”——用训练去转换原理
(二)“热课”六要素
1、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满足学员的真正需求
2、课程目的鲜明而具体
3、精湛的组织和驾驭材料能力
4、对讲授的理念、事物、概念和信息支撑真实、权威、丰富
5、不枝不蔓,形散而神不散
6、声音自信、亲和、铿锵

二、讲台准备七步骤
(一)如何复审本节课的目的和课程目标
1、SMART原则:+C(挑战性)
2、如何捕捉形成性评估的征兆
(二)如何复审目标学员构成
1、年龄对语言风格的偏好
2、性别对理念与工具的影响
3、学历、职务对内容容量的注意
4、课程基础与因人施教
(三)如何根据复审结果增、删案例
1、将讲授变为演练(训练)的技巧
2、移植案例的技巧
3、增强案例的亲历性
(四)如何编制“凯洛夫”卡片
1、凯洛夫五节点
2、卡片的内容与格式
(五)如何检查场地、布局等
1、标准化菜单
2、常见课堂布局的优劣分析
3、建立“安愉第一、尊重为先”的第二课程
(六)如何控食和设置时间提示
(七)如何进行仪表仪容准备
1、讲台角色定位的28字箴言
2、时、境、事、制、己的国际通则

三、课堂传播的主要障碍
(一)利益障碍剖析
1、政策法规制度
2、个性发展
3、职业发展
(二)文化障碍剖析
1、企业文化与培训
2、培训文化与培训
3、培训内容的品格塑造
(三)技术障碍剖析
1、需求性障碍
2、环境障碍
3、规模障碍
4、时间障碍
5、设施障碍
6、师资障碍
7、个人障碍

四、课堂语言艺术
(一)说的艺术
1、说的目的
(1)如何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章节布局
(2)如何根据语境主题选择语素
(3)如何根据语法特点渲染主诉语
2、说的结构
(1)如何掌握学科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的活用
(2)告知性课程的“鱼骨结构”技巧
(3)说服性课程的“总分总结构”技巧
(4)综合性课程的 “麦肯锡结构”技巧
3、说的境界
(1)正确编码与解码
(2)说的信息支持
(3)巧换经验区
(4)埋设启发引导点
(5)让语言可视化
(6)借用灵活的培训方法
(7)说之“七律”
(二)掌握规范的课堂肢体语言
1、台风的把握
(1)出场“四字诀”
(2)站姿、站位与移动的要求
(3)人与桌、椅、台等的位置结构
(4)头与肩、背、腰、腿、足的协调
(5)目、口、唇、舌的处理
2、手部语言
(1)握手十不要
(2)7590原则
(3)倡掌讳指原则
(4)手势10解
(5)掌声启发与科学鼓掌
3、目光运用
(1)目光“四禁忌”
(2)目光解读15例
(3)“扇拢神跟”原则
(4)“未毕不易”原则
4、其他
(1)板书时机与格式
(2)用麦艺术
(3)6大提问法
(4)学会聆听
(三)让您的声音更美好
1、正确呼吸训练
2、共鸣的运用
3、选择个性化音高
4、如何调节授课音量
5、语音节奏的掌握
6、语气和重音的处理

五、控场技巧
(一)一般性控场
1、目光控场
2、声音控场
3、身位控场
4、内容控场
5、制度控场
6、第二课程控场
(二)特殊情况的处理
1、如何应对“极好争辩” 的人?
2、如何应对“走题”的人?
3、如何应对“个性冲突”?
4、如何应对“过分健谈” 的人?
5、如何应对“沉默不语” 的人?
6、如何应对“发牢骚” 的人?
7、如何应对“提出完全错误问题” 的人?
8、如何应对“表达不清” 的人?
9、如何应对“私自谈话” 的人?
10、如何应对“快速反应支持者” 的人?
(三)凤头豹尾的渲染技巧
1、开头技巧
(1)介绍个人经历
(2)观察现场反应
(3)进行游戏暖场
(4)介入课前调查
(5)引用名人名言
(6)突发惊叹陈述
(7)借用惊叹数据
(8)使用相关笑话
(9)故事典故导入
(10)打造视觉道具
(11)链结背景资料
(12)情景资料煽情
(13)用诗词渲染气氛
(14)巧用远攻近交
(15)类比警示案例
(16)诠释课程名意
2、课程结束技巧
(1)结束的方法及利弊分析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

提升教学水平

上一篇: 怎样开发企业课程及构架课程体系
下一篇: 如何设计单项培训课程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