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危机管理 [返回PC端]

《危机干预——如何把握危难中的转机》

讲师:粟长风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85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危机干预培训

【课程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高达28万人自杀死亡,其中有10万人是青少年。80%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经给过身边人清晰的警示。绝大多数自杀者,在专业力量的帮助下,都是可能被拯救的。通过短时间建立与处在应激状态的人的关系,平衡应激者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危机干预可以有效引导处在危机状态的人,帮助他们摆脱短期的失衡状态,并且将带来长期心理创伤的可能降到*。
本课程将通过大量实践案例,以相关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将危机干预教学与场景模拟相结合,通过实战演练尽可能真实还原危机干预现场,帮助学员学会分析应激类型,掌握快速建立关系的方法,以及短期平衡应激者的内心,争取时间帮助和引导应激者接受专业力量的帮助,以及减少造成应激者长期心理创伤的可能性。

【课程收益】
初步具备危机干预的能力,学会觉察识别危机、准确判断评估风险程度。
通过理论知识,更加理解来访者或他人的情绪、行为以及背后原因,理解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
能够有效实施干预,减少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
认识内在自我,察觉内在突兀情绪,缓解情绪问题。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部门主管、团队主管、后备干部、资深员工等相关心理骨干
心理老师、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医生
司法系统心理治疗矫正工作者、社区、社会工作者
心理学爱好者以及有需要的人群

【课程大纲】
一、什么是危机干预
1.1. 什么是危机
危机的定义
被打破的内在平衡
① 生理
② 心理
③ 社会功能
案例分析
自然灾害
社会人际
严重身体伤害
1.2. 什么是危机干预
恢复短期内在平衡
避免长期心理创伤
案例分析
互动讨论
1.3. 危机干预的2个目标
*治疗目标:解决危机,内在平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最高治疗目标:提高应激者心理平衡能力,高于危机前水平
1.4. 非专业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只有一次机会
评估自杀风险
现实环境需求
案例分析

二、心理危机人群心理分析
2. 1. 理解危机中的人(危机信号)
躯体不适
案例分析
情绪起伏
案例分析:情感情绪方面
案例分析:人际关系方面
认知狭隘
案例分析:注意力与集中力
案例分析:外貌与卫生状态
行为极端
案例分析
2.2. 导致一般危机的四种来源
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
病理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
2.3. 危机事件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群
幸存者: 新历了创伤事件,可能同时是伤员;常有恐惧、内疚自责甚至罪恶感,愤怒。 可能拒食、自杀。尤其关注丧亲(孩子、配偶)者。
②罹难者家属: 常有悲伤、愤怒、自责。 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悲伤可能转化为愤怒,指向救援人员或政府。予以理解、支持、合理宣泄情绪
③救援人员:救援中受伤或同伴死亡; 目睹灾难现场(惊恐、悲伤)、救援任务的成效(失望、内疚、无价值感) 武警官兵、志愿者、媒体工作者、医务救援者、当地公务员群体
④社会大众: 间接通过媒体得到讯息,可能感到人生无常、丧失生活信息。原本心理脆弱或患有抑郁症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受影响较大
分析讨论
情景模拟练习
2.4. 四维度判断应激者危机程度
持续时间
精神疾病
表演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
障碍边缘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人格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三、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3.1. 心理危机等级
低危机
中危机
高危机
3.2. 处理危机事件的三个对策
安全把握
聚焦核心
探索资源
3.3. 危机干预的ABCs模式(REBT疗法)
诱发性事件(A’s)
主观思考(B’s)
情感和行为(C’s)
(附加,不是主流内容)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S’s)
3.4. 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问题
保证救助者安全
给予支持
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法
制定计划
得到承诺

四、针对自杀的危机干预
4.1自杀风险评估
一个人无论何时具备以下危险因素中的5项以上,或某些危险因素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都可被视为处于自杀的高风险期
有自杀家族史。
有自杀未遂史。
最近经历了心爱之人去世、离婚或分居。
最近由于经济损失或受虐而导致家庭不稳定。
最近遭受了躯体或心理创伤,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比如性侵、霸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陷入巨大的创伤和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中不能自拔。
有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目前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正在住院治疗(抑郁症患者初次服用精神类药物以后的一段时间自杀风险反而会升高)。父母、子女或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得过抑郁症,那么这个人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出2~10倍
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
长期处于压力和紧张的氛围中,并且情绪无法得到疏解的人。
有失败的医疗史。
已经制订了具体的自杀计划。
独居,而且与他人失去联系。
在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
有特别的情绪和行为改变,比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怒、恐慌、焦虑等,或者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发生改变。
有严重的绝望感或无助感。
有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等情感表达。
性格比较内向、敏感、悲观、自卑。
口头言语线索
直接表达
间接表达
行为线索
提升危险的环境因素
4.2常见自杀诱因
逃避难以承受的痛苦
案例分析
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
缓解紧张、焦躁的情绪
案例分析
寻求他人的帮助
案例分析
4.3心理危机工作的个人限制
挽救人的“自救意识”
不为他人行为负责
“尽一切可能”的界限(情景练习)
恋人流露自杀念头/出现自杀行为时
同事流露自杀念头/出现自杀行为时
家人流露自杀念头/出现自杀行为时
学生流露自杀念头/出现自杀行为时

五、自杀危机干预方法
5.1. 建立关系
沟通与交流
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差异
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回忆与细节
倾听与肯定
适当重组对方的表述(表达倾听意愿,验证自身理解)
寻找并探讨核心问题
沟通的误区
认为不可以直接和自杀者讨论自杀话题
与自杀者自杀理由进行辩论和说教,讨论自杀的对错
弱化自杀者提出问题,认为问题微不足道
用愧疚感或威胁来组织他自杀
频繁且单一的敷衍安慰
试图给自杀者做精神疾病诊断
对自杀者诉说内容表露消极态度
案例分析
情景模拟
5.2. 收集分析自杀者主要危机来源
家庭
学业
工作
医疗
生活和精神
案例分析
互动讨论
5.3. 尝试进行危机化解
帮助对方解决现实困境
持续性精神支持
创造给对方进行精神科医学治疗的条件
5.4. 帮助自杀者制作安全计划
帮助自杀者建立自杀信号预警机制
为自杀者提供可以立即求助的对象
尽可能避免自杀者接触自杀诱因
寻找支撑自杀者生活的要素
5.5. 判断是否报警
报警的后果
对自杀者
对报警人
报警需要告知当事人吗
报警的判断因素
自杀者是否有生命危险
自杀者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
自杀者是否有明确自杀意愿并失联
5.6. 社会支持系统
工具性支持
案例分析
情感性支持
案例分析

六、危及干预的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
情景模拟
互动讨论

危机干预培训

上一篇: 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实务
下一篇: 《外柔内刚——女性的领导艺术》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