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管理技巧 [返回PC端]

管理者的*

发布时间:2019-09-06 10:03:47

讲师:孙波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77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管理者的* 培训
【课程背景】
毛泽东曾经说过:“只有目标却没有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事情是干不成的”。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规范、流程……真正使我们“头疼”的往往不在于目标、规范、流程本身,而在于员工缺少对企业目标的心理认同,追求目标的积极态度,对规范、流程的遵守和坚持。对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干部而言,我们更需要结合新生代员工(尤其90后)的特点和需求,提升自身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同时营造一种尊重、认可、学习、鼓励、敢于担当、乐于付出和奉献的管理环境,用精英创造环境,用环境带动大众,并学会运用管理工具搭建管理平台,真正提升管理绩效。
 
【课程收益】
.重新定位管理者角色;
.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反应机制,做好情绪管理;
.搭建良性沟通平台,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
.提高员工执行意愿,了解管理学中快乐的驱动力;
.洞悉团队下属的特点和需求,强化信念;
.获得提升员工归属感和信任度的日常化操作方法;
.掌握核心管理工具,利用实效工具搭建管理平台;
.认识管理,让爱在团队中流动。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培训形式】 针对性讲解,个案分析,课堂讨论、视频导入和互动等
【培训时间】 1—2天
 
【课程大纲】
引言:管理现状分析和问题根源
.为什么目标定了,员工完成不了
.为什么流程规范有了,但员工不愿意遵守
.为什么奖惩有了,员工却无动于衷
.为什么管理者情感投入了这么多,员工却还是“无情无义”
.为什么管理者经常苦口婆心,但员工却比“我”还有理
.为什么原本想迅速解决,却沦为了没有休息日的“救火队长”
.对待“新生代员工”总感觉“力不从心”
.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一部分: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管理角色定位与思维转变
.管理者最需要具备的六种角色
.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四种功能
.提高团队绩效,先从自我转变开始
.增加影响力的五个层级
.管理者必须经营好两个客户
.管理者的职业规划
.个人成就的金字塔
.如何面对管理困境
.管理者个人修炼的六个基础
 
第二部分:团队动力激发与员工归属感营造
.心智模式的四大障碍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智模式对比
.信念的力量
.情绪需要调动,信念需要强化,认知需要引导
.员工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为什么不去做
.如何才能打造“家文化”
.员工的内心诉求是什么
.归属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员工加入组织最希望获得什么
.如何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感
.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中遭遇的三个障碍
.协作与执行从内在激活开始
.团队双赢管理模式导入
.驱动员工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企业和员工的四个纽带
.如何让下属找到工作价值
.如何让下属找到责任感
 
第三部分:新生代员工管理
.新生代员工成长环境
.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
.新生代员工的人性弱点和优势
.新生代员工的信念
.新生代员工的快乐需求
.新生代员工的情感需求
.新生代员工的工作价值感塑造
.新生代员工的归属感
.新生代员工的自我实现
.80/90/00的性格特点
.新生代员工最希望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第四部分:目标计划授权与领导风格觉察
.将目标变为团队职责
.合理的计划是完成目标的有力保障
.制定计划的SMART原则
.执行路径和如何保证执行
.管理者的时间分配原则
.时间与计划在于个人的重要性排序和价值观
.管理者重要性排序原则
.授权与布置工作原则
.领导风格觉察
.你能改变谁
.界定结果的沟通方式
.增加沟通与协作能提高判断和准确率
.创建文化和氛围
.盖洛普Q12的重要启示
.不问西东 只问初心
.永不放弃
 
第五部分:管理升级与核心管理工具实践
.格局先要发生转变
.内部效能太低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引发管理升级
.管理哲学转变
.管理思维转变
.管理动作转变
.案例管理法的神奇作用
.案例管理法应用原理
.案例管理的分类与操作
.案例管理法的实际运作技巧
.活力机制——员工更长时间保持工作热情
.轮值机制——激发责任
.赛马机制——以赛代练
.连锁机制——更快的融入组织文化
.评议机制——找到差距
.荣誉机制——向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分享机制——*成本的快乐体验
.学习机制——在互相陪伴中成长
.感恩机制——让爱流动
结束语:一切管理都是为了爱
管理者的* 培训

上一篇: 因人而异的客户服务智慧
下一篇: 高效执行力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