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关键准则与重要体现
发布时间:2025-02-05 20:37: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37
一、领导力的基础概念
领导力在领导系统中占据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它是领导者凭借个人素质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组织产生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组织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领导力包含多种能力,如学习力,这是领导人超速的成长能力,领导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组织力即选贤任能、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人员,将各种资源有效组合;教导力是带队育人的能力,通过教导让团队成员成长;执行力表现为超常的绩效,将决策有效转化为实际成果;决策力是高瞻远瞩能力的体现,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感召力更多地表现为凝聚人心的能力,让团队成员愿意追随。
二、领导力的相关法则
- 盖子法则
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成效水平。在各个行业中,一个人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发挥更大的影响,就需要更强的领导力。个人和团体的成效与领导力强弱成正比。即使是有才干的人,如果缺乏领导力,其成就也会大大受限。例如在一些项目团队中,技术能力强的成员很多,但如果缺乏领导力,项目可能会进展缓慢,无法达到*效果。
- 影响力法则
影响力是一种以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来源于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学识、资历、情感、职位等多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管理中无处不在。比如宣传广告、新闻报道等都是影响力的体现。管理者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就要从这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了解影响力的作用,有助于管理者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 过程法则
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学习者,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首先是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然后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接着是成长学习操练,成效显著,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取得进步;最后是随心所欲、挥洒*的状态。同时,管理者要记得才智和体魄同样重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应对挑战。
三、领导力的类型
- 指挥型领导力
这是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例如在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时,指挥型领导力能够迅速组织人员、调配资源,高效地开展救援等工作。
- 资源型领导力
指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资源型领导者能够确保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及时到位,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四、领导力在管理原则中的体现
以戴明管理十四项原则为例,从领导力思维来理解这些原则有不一样的感悟。例如企业要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持续不断的追求目标,这需要领导者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决策力,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在市场中持续生存并提供工作机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深刻理解和实践这些原则对提升领导力有重要意义。
五、现代领导力的新内涵
- 可信赖>可追随
领导者要被信赖,能够看到合作工作的价值,为不同的人创造自由发展空间。例如在企业中,要根据员工的能力给予合适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让员工强行适应不合理的要求。
- 尊重>指导
领导者要更尊重他人的建议和想法,适应变化。不能只专注于精准地指导下属,而是要以行动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同时保持专注和方向明确。比如在制定目标时,要倾听员工的想法,而不是只强调KPI。
- 自我迭代>管控治理
能够持续进化、自我迭代和创新的领导者更能激励团队成员。他们不仅关注最终目标,还愿意根据市场变化改变节奏和步伐。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业务方向和管理模式。
- 愿意示弱,承认局限
优秀的领导者内心谦卑,承认自己不可能掌握所有问题的答案,从而相信团队的力量。像Facebook鼓励员工自主选择项目,等级或经验与贡献无关,扎克伯格还会与员工进行问答,让员工参与大型组织决策。
六、领导力中的承担
领导者的承担包括推功和揽过两个方面。一个只邀功、不担责的领导是无法获得下属尊敬和信任的。如遇到事情没办好就责怪下属,事情办好就自己独占功劳的领导,会让下属产生鄙视情绪。相反,愿意为下属揽过、把功劳归于团队的领导者,会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