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历久弥新,具备完备的职业教育框架,其高质量的职业学校与培训机构在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它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培训形式。
据联邦职教所的研究,德国全境共设有955家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144101个企业培训岗位。这些中心的形成与19世纪的实训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于是,在现代化的大企业中,培训内容开始反映企业自身的特点,并通常在企业实训车间内进行培训。
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视为“扩展了的实训车间”,旨在提高企业的培训意愿和培训能力,保障充足的培训岗位供应。其核心目标在于拓宽职业基础教育,加深并强化专业教育,同时注重职业原则的贯彻。其主要途径包括系统化学习过程、充分练习个人能力、在简化的学习情境下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等。
这些中心不仅是多功能的“能力培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事务服务中心,还承载着调整区域间培训质量差异、适应科技、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等重要使命。它们大多由几家企业或商业组织联合建立,地方当局也参与其中。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教师团队包括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社会学教师等,共同保障教育培训的质量。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员来自双元制中的受教育者,已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但由于某些企业缺乏设备或培训师,无法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于是便委托相应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这些措施在培训合同中提前写明,并交由行业协会审查。
在德国,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质量的保障。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中,教师们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跨企业培训中心还注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交往等问题。
从企业文化角度看,德国企业文化与德国社会文化高度一致。这得益于欧洲的文化价值观、德国的法治传统、宗教影响以及德国人严谨的行为习惯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这些都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展望未来,德国跨企业中心将继续发挥技术转换的中心作用,从职前培训延伸到职后继续教育,并成为维持、挖掘劳动力市场的场所。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保障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与稳定。
德国企业高度重视员工发展,积极创建适应企业文化氛围的培训体系。在员工培训方面,大众公司设立了全球培训点,专注于两方面培训:帮助新员工迅速成长为熟练技工,以及使在岗技工持续跟进全球先进技术。西门子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更加注重提高个人潜能,坚信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持续培训得以提升。
德国企业在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大众汽车公司以高薪吸纳管理专家和科研精英,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西门子公司对管理者的选拔标准包括工作能力、坚韧不拔的精神、老练的性格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则强调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选拔人才注重实际能力而非社会地位。
德国企业文化倡导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强调尊重人格和民主价值观。无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还是西门子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员工参与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参与体现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企业决策更加贴近员工实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德国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在强调工作责任的也注重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例如,大众公司在面临困难时,员工宁愿减少收入也不愿让同事失业,展现了强烈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德国企业也注重文化整合,通过加强沟通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德国企业普遍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注重诚信合作。他们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精湛的技术实现产品完美,为客户树立了*服务的典范。如大众公司强调严格的质量意识,西门子公司以新取胜,以质取胜。这种对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植根于员工心中。
会计人员积极寻求知识更新
在德国,会计从业人员自觉参加由培训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已成为常态。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回应参训人员的需求;会计工作的要求严格,压力大,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否则一旦出现工作失误,他们将面临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在企业中,若想从核算员晋升为主管会计,同样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这些考试不仅是检验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和参训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德国的人才培训特色在于既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注重严格的考试制度。这一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和成功的经验。
相比之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现状则显得被动,甚至需要通过课堂点名来保证参与率。笔者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培训体制尚未完全市场化。目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知识的应用,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这使得被培训者难以获得实用的知识,同时也缺乏对社会上拥有丰富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改进现状,我们应该向市场化方向推进会计培训体制改革,加强实践知识的比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也需要重视多栖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以推动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