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由资本和人员共同构成的组织,但最终以人为本为核心。在西方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使得西方文化更易于合作。相较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实现以人为本并非易事。在企业中,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未签劳动合同、未购买社保、强制加班等,都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应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在对外表现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对内则体现为以绩效为导向。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科学、公开、公平、公正。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员工感觉在为老板工作而非为自己工作。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员工为自己工作,而非为老板工作,从而提升企业文化价值。
企业文化应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员工的贡献不仅包括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也包括对家庭和自己的贡献。员工参与决策、组织、实施等,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参与感,从而产生认同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有纪律的企业文化能塑造出不需要纪律约束的团队。每个人在特定框架中有自由和责任,一旦触及框架的边缘,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通过塑造有纪律的文化,企业可以实现理想化的境界,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二、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其目的在于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我们必须将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相联系。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如何深入领会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是基本前提。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要求。以人为本既强调以人为中心,也注重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保障。要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依靠人民群众,让*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
四、再谈“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的概念。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在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人本思想强调人比物更重要,“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其次是“本”的概念。“本”在哲学上表示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事物的根本,与“末”相对。它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以及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念。具体地说,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标志;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不是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目标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准则和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