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 初始探索阶段(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开始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试点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以提高经济效益。
2. 深化改革阶段(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面对国有企业的问题,我国推进改革,实施股份制,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3. 制度完善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逐步实行专业化管理,提升效率与竞争力。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监管与治理,优化国有企业结构。
二、企业管理所经历的阶段及特点概述
企业管理从小到大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创业初期,主要侧重于不择手段地推动企业发展,这时候可能需要一定的霸道和独裁来管理尚处于风险中的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开始更加注重企业的管理方式升级与企业文化的塑造。但关于企业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具体阶段以及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等问题的探讨较为复杂和广泛,涉及到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三、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在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期间,人们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实践,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未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2.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后,以机器为主的现代工厂出现,管理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管理学开始逐渐形成。
3.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其中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等。
4.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人的心理、行为等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主要成果包括人际关系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
5.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进入70年代后,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变化。当代管理理论也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的混乱阶段和当前的企业管理发展趋向。
关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与管理理念的变化比较复杂且广泛涉及多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才能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和创新发展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
四、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及特点
在文化管理阶段,治理模式强调以文化为主导的文治理念。通过文化来引领我们的行为,以文化来治理国家和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视人为管理的核心,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借助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潜能。这一管理理念对企业影响深远。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它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营销依赖繁琐的渠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来争夺市场,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电子商务借助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将商务活动的范围扩展至全球,实现了买卖双方简单快捷的网络交易。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市场潜力和全新的销售方式,要求企业首先为络生产,并通过网络完成商品与顾客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果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及时更新产品和服务,将难以生存。据统计,上网者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高达60%,全球用户平均年龄约33岁。这一群体消费行为独立,对商品和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顾客的行为和偏好发生了变化。顾客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因此他们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样式等要求也更加多样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升级换代,顾客对消费品的需求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使得顾客的购买行为更加个性化,生产者对市场机会的反应更加敏捷。在这种环境下,中介商的作用逐渐被削弱,顾客在交易中的主导权更加突出。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将更加注重如何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电子营销的模式实现了顾客与企业的对话。企业在了解每个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后,制定策略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化。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了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关系,网络的即时交互和超越时空的特点成为这种模式的强大技术支持。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营销模式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