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生产人均产量在短时期内大幅提升,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其实这个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明白了生产人均产量提升的构成,就不会有这个担心了。在这里我先提一个问题,当人均产量提升A%(我们假设100%,这样后面好阐述)时,生产线的工人比以前更忙了?还是更轻松了?
在提升人均产能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的制造环境。在小批量、多品种、销售预测不准、订单周期短、变化大的情况下,各类问题是很多的,这些问题将在生产集中暴露的出来。
那么我们在生产提速前,先要解决掉许多隐患问题,是吧?
1、品质问题:消灭与预防80%的物料品质、生产品质问题,可贡献人均产量提升的10%。
2、设备问题:消灭与预防80%的设备问题,可贡献人均产量10%。
3、缩短换线、换机(模)时间:可使人均产量提升10%。
4、狠抓现场管理、组织协同、各类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可使人均产量提升20%。
5、优化pmc,使生产更均衡,可贡献人均产量20%以上。
现在我们来算算,如果人均产量要提升100%,留给生产部门的也只剩下不到30%了,半年30%,不过分吧?
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那个问题:当生产实现人均产量30%提升以后,实际上产线工人、管理人员比以前还更轻松了。为什么?
因为这个时候生产更有序了,生产已经不是所有问题的汇聚地,而是出产品、出效益的地方!
人均产量提升100%以后,我们到生产现场去看,感觉他们的速度比半年前是有提升,但最多30%,感觉生产的速度并不快、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小批量、多品种、问题多的制造环境,只有做到了集成运作、以及各部门的协同,这样的提升才有意义。这就是集成供应链思想。
否则,无论做了多少改善,项目结束后,效果被无情地打回原形,只是时间问题。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