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共采购的价格高?
讲师:刘小明 已加入:3837天 关注:2420
为什么公共采购的价格高
在很多国家,政府是*的花钱的主儿,“钱多、人傻”,或者说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容易成为冤大头。例如有人|大|代|表就质疑:为什么政府公共采购的价格高?网上甚至在说,80%的情况下,公共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其实这里除了政府“钱多、人傻”,容易被蒙,以及腐|败等因素外,公共采购过程繁文缛节,系统地增加了企业与之做生意的成本,也导致了公共采购的高价格。
当信息不透明、竞争不充分的时候,是存在蒙政府的可能,这是腐|败,是国内公共采购的一大问题,这里不谈。这里想说的是,大多产品都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信息透明的话,在市场机制下,即使有的公司蒙政府,竞争对手也不会跟风。这就相当于你上菜市场,门口的那个小贩高价叫卖,小白菜两元一斤,如果市场价为1.5元的话,你走不了几步,就会发现别的菜贩在叫卖1.5元。但是,同样的小白菜,大冬天在上海卖1.5元,在北方边远城市却卖到3元一斤,其根本原因却是成本使然:北方天寒地冻,小白菜运过去不容易,成本普遍高,价格也就高。这道理放在公共采购上也是:公共采购价偏高,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公共采购本身带来的高成本,并非供应商串通好了蒙政府。
公共采购,不管在哪个国家,有一点是相同的:繁文缛节招投标的种种规定、各种各样的文档、各级政府的条例法规,都相当于给交易过程戴上了镣铐,也带来种种成本,系统地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这对所有的供应商都相同,这些成本就反映到供应商的报价中,转嫁给政府。这就如天寒地冻,小白菜运到内陆城市,各种成本都得转嫁给那里的消费者一样。这成本的根源是“代|理理论”(Agent Theory)中的不信任:公共采购花的是纳税人/政府的钱,不是采购者自己的钱(采购者只是政府的代|理);纳税人/政府没法从结果上保证钱花地合理,就在过程上下功夫,制定各种条条框框(政府是纳税人的代|理);而这些条条框框则系统增加了跟政府做生意的成本,反过来又得由纳税人/政府买单。
这道理说破了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理解:政府官员搞不清楚,人大委员就更弄不明白。所以他们的解决方案呢,自然就不是冲着真正的根源去,即政府的管理模式;而是冲着供应商去,给他们制定更多的规定,“确保”他们“公正”地对待公共采购。殊不知,这只能使公共采购更难缠,让供应商的成本更高,最终让政府付更高的价。
或许有人会问,在商场里,有些顾客也很难缠,却为什么在价格上没受到“惩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顾客没法识别,形不成市场的主流。例如在商店里,你没法标出两个价来,一个是给“好缠”的顾客,另一个是给“难缠”的顾客。“难缠”的顾客增加的成本其实是由所有的顾客来承担。公共采购则否。它大到足够规模,而且形成专门的市场,比如招投标、协议价(目录价)、公共采购网站等,很容易识别,在成本核算上“冤有头、债有主”,所以自己制造的成本就得自己来承担。
对于规模、影响大到一定的企业,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比如以通用为代表的*车厂习惯于压榨供应商的最后一个银元,供应商关系水火不容,供应商有了新技术也希望先卖给日本车厂,然后才是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与供应商合作关系不紧密,导致在推出新车型方面,*车厂比日本车厂大致慢两年左右,这也是在国际竞争中,*车厂全面落败日本厂商的一大原因。再比如说在半导体行业,相比其他芯片制造厂商,与英特尔做生意成本显得更高,这些成本最终将转移给英特尔。这在英特尔垄断CPU市场时影响不大,因为它有相当的定价权,让消费者最终买单;但当英特尔想进入代工业务、代工行业竞争比较充分、价格更多的是由市场决定时,英特尔就很难拥有成本优势,还不说它的厂大都建在北美和欧洲,总体成本已经很高。我个人不看好英特尔能够跟台积电在代工领域竞争,至少是大众产品领域,就是这个原因。
或许有人会问,我就职的公司远没有大到那个地步,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很多公司在特定的行业,或者说特定的区域影响挺大,这个企业怎样做生意,能显著影响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供应商,最终影响到自己。比如有的公司认为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应商垫钱,“别人家的孩子不心疼”,就凭着自己的规模强迫供应商拼命加库存:例如如果自己备库存,一个月的量就够了;现在是花供应商的钱,那就备一个半月的量。结果呢,供应商的库存系统增加,成本上升,最后还得转嫁给采购方,需求变化带来的呆滞库存问题还不算。人们往往心存侥幸,希望自己占便宜、别人来买单。但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或者说你自己是某个特定市场主流的时候,你所做的,最后都会回来,由你买单。就如香港电影中讲的,“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你得到的,都是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