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创新思维 [返回PC端]

结构化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

发布时间:2025-03-16 00:37:48

讲师:王兴东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650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结构化思维方式训练

【课程背景】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各种问题,其中结构化思维和创
新思维是最需要训练的两种思维方式。如果缺乏这两种思维,就会影响工作开展:缺乏
结构化思维,就会出现发言、汇报或写报告时重点不清,逻辑混乱,缺乏条理,在解决
问题时难以深入全面,降低工作效率;缺乏创新思维,则会造成行事刻板,创造力匮乏
,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该课程基于“*”理论基础,将结构化思维与创新思
维结合起来,通过发掘学员真实工作场景,训练运用不同的思维工具,解决具体工作难
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课程目标】
1、帮助学员建立结构化思维模式,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使学员在日常工作中,能运用工具使思考更清晰、表达更高效。
3、使学员能学会如何有结构的完成各类书面材料,并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培养创新意识,应用创新工具解决问题。
5、应用集体智慧解决工作难题,寻找新的机遇。
6、掌握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的步骤,掌握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授课对象】各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等需要多种思维方式的职场人士

【运作形式】
基于学员真实工作场景,用“引导布”开展工作坊,将引导教练、即兴戏剧、视觉呈现
、游戏设计等前沿教学手法融入课堂中,高度贴合实战,现场产生案例,不陷入理论讲
解,更关注实战落地。

【课程模块】
第一部分:结构化思维训练

模块一、“金字塔”式的结构化思维方式
一、金字塔式沟通的过程
1.漏斗式沟通
2.金字塔式沟通
3.”金字塔“式的思考过程
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立体化思维
三、将结构化思维应用于思考与表达
模块二、奠基定础乃关键
一、结构化思维四项基本特征
1.头:结论先行
2.统:以上统下
3.类:归类分组
4.序:逻辑递进
二、结构化整理信息三大步骤
1.识别整理
2.梳理建构
3.提炼概括
模块三、有的放矢显成效
一、明确目标-表达才有的放矢
1.设定场景:提前设定表达场景
2.明确目标:目标是希望受众有哪些行为
二、拟定主题-观点方清晰可见
1.确定结论: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
2.包装主题: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
三、设计序言-表达更引人入胜
1.初步设计:完善序言的基本要素
2.优先完善: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式
模块四、纵向层次搭结构
一、由上往下-有问有答来展开
(一) 由上往下疑问回答做分解的两个步骤
1.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1) 转变为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2) 通过5W2H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
2.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1) 你的回答必须是结论
(2) 每个层次都需要是结论
(3) 回答时需要“旧瓶装新药”
二、自下而上-总结概括聚成塔
(一)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的三个步骤
(二) 概括总结:杜绝“没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1.寻找共性,通过共同点概括结论
2.情景想象,面对面时你会跟对方说什么
3.善用修饰,提出可以感动人心的结论
三、上下结合-层次分明显逻辑
模块五、结构化表达能力提升
一、结构化表达的6种框架
(一)时间框架
(二)空间框架
(三)钟摆框架
(四)递推框架
(五)支点框架
(六)变焦框架
二、五种框架表达训练
(一)时间框架表达训练
(二)空间框架表达训练
(三)递推框架表达训练
(四)钟摆框架表达训练
(五)支点框架表达训练
(六)变焦框架表达训练

第二部分:创新思维训练
模块一:聚焦创新目标
一、聚焦的方法
二、问题的定义
三、界定问题,聚焦关键
四、工作场景真实问题聚焦
模块二: 创新工具演练
一、无中生有(随机输入)
1.新事物的创新技巧
2.示范:创新工具使用演示
3.课堂练习:管理工作难点创新
二、创意裂变(替换方案)
1.创建多种选择的创新技巧
2.示范:创新工具使用演示
3.课堂练习:保持员工激情创新
三、自我挑战(挑战和质疑)
1.卓越创新的技巧
2.示范:创新工具使用演示
3.课堂练习:营销策划的创新
四、激发运动(乾坤颠倒)
1.挖掘新灵感的的创新技巧
2.示范:创新工具使用演示
3.课堂练习:改善绩效的创新
模块三、创新的策略与技巧
1、减法策略
2、乘法策略
3、除法策略
4、几种不同的创新案例解读
5、运用加减乘除开展真实场景的创新练习
模块四:创新思维的完善
1、思维方式的六重境界
2、打破“非黑即白”的禁锢
3、*的优势
4、*处理创意技巧(示范—演练)
模块五:创新工具应用辅导
1、团队创新工具
2、团队创新的IEDT共创流程
3、创新的逻辑:发散与收敛
4、结构化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综合运用

结构化思维方式训练

上一篇: 引导式领导力—群策群力的智慧
下一篇: 《卓越团队训练》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