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战略规划 [返回PC端]

银行业同业竞争策略分析

讲师:韩复龄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3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银行业竞争策略

课程大纲展示
第一部分 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1.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阶段性放缓,对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其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休戚相关。商业银行在顺境中掩盖的资产质量、管理等问题也将逐步显露。更多竞争主体将以更高成本争夺更为稀缺的优质业务资源,导致国内银行同业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对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2.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对银行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带来全新考验
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实现初期商业银行将经历利差收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下降等痛苦过程。未来十年,我国将分阶段、分步骤地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这在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银行业的市场竞争。
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高存款成本,同时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和集团资金运作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客户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将成为这些企业选择主办行的主要依据。存款付息率的提高和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将压缩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进而挤压利润空间。
利率市场化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部分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银行将在竞争中逐步胜出,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大型银行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中小型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利率市场化将使其经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甚至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机。
在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建立银行同业定价协调机制将有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保证各成员银行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但其完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可能会有银行根据自己资金状况、破坏价格联盟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流动性紧张的特殊时期。
3.“大金融”环境下更多竞争主体进入银行领域,融资脱媒、资产管理脱媒、支付脱媒加速形成
4.“新金融”将颠覆客户金融消费模式和银行服务方式,挑战银行业传统竞争优势
近年来,以网络金融、移动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包括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各类机构,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满足银行标准化服务难以覆盖的客户需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迅速崛起、颇具潜力、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势力。
互联网企业利用所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开始逐步将服务由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领域。这些都是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或转型重点领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部分 银行业各竞争主体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1.大型银行:战略定位日渐清晰,市场竞争势均力敌
大型银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长。同时,各行战略定位日渐明朗,并呈现出较强的同质化特征。大型银行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以综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现代金融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大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势均力敌,力量对比将更趋平衡,一家银行的竞争优势将不再*和明显。
2.中型银行:战略转型持续深化,差异化发展特色日渐清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面对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化愈加明显等市场环境变化,中型银行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加快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战略转型,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形成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个性化的发展特色及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中型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将长期对本行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构成挑战。
3.区域性金融机构:依靠地缘人缘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业务辐射力和竞争力
城商行在成功化解不良资产、改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的基础上,将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制度约束和转型压力,城商行的区域扩张将继续由“走出去”向“沉下来”转变,通过紧抓城镇化机遇,在既定经营区域内苦练内功、深耕细作,增强支行网点的布设密度和辐射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实现业务的纵深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同时,凭借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以及灵活的经营机制与市场拓展手段,城商行将在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上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本行在大中城市的主要竞争对手。
农商行、农信社将立足于体制机制改革的后发优势,更加强调资产的质量和回报,经营的利润导向也将愈发明显。农商行、农信社将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加大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的投放力度,基本实现网点在乡镇的全覆盖,并逐步将服务延伸到村。农商行、农信社将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并在这一领域将保持特有优势。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客户认可度有望稳步增长,基于“小、快、灵”的优势,其在改善金融竞争生态、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
4.外资银行:着力稳步渗透和差异化经营,竞争潜力不容小觑
尽管在华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份额尚不足2%,但在全球聚焦亚洲、聚焦中国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中国区的业绩表现,将长期视中国为重要的战略市场,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竞争。
未来,外资银行仍不会盲目追求资产份额的扩张,而将着力于稳步渗透和差异化经营,积极布设物理网点,搭建全能化金融服务平台,提高本土化程度,为目标客户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外资银行将在大宗商品贸易、资产管理、信用卡、跨境人民币业务、全球现金管理、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外资银行可能将通过与中资机构合作的方式,加速对中国广大新农村市场的渗透力度。
5.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金融带来深远影响,重塑银行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汇的基本职能,其虚拟账户的储值、支付、结算等已与银行账户功能十分接近,这使得客户的整个支付行为可以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导致商业银行作为借贷中介脱媒之后又面临支付脱媒的挑战。
6.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对中小银行的股权和控制权将明显提升
7.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资管”特征不断强化,挑战银行理财市场份额
8.大型央企:产融结合打破既有竞争格局,全牌照自我满足金融需求
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市场化转型持续深入,对特定业务、特定客户群竞争力较强
未来,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为客户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投资、基金、期货等全牌照一揽子金融服务,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也将显著提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市场的主要影响在于:一方面,在资产处置领域的丰富经验提高了其涉足证券、信托、投行等领域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等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依托专业优势、牌照优势和资源优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形成的“专业化资产管理+综合化金融服务”业务模式将对特定客户群产生较强吸引力。

银行业竞争策略

上一篇: 《Get新视野:从管理到经营》
下一篇: 《商业模式创新》课程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