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人力资源管理 [返回PC端]

人效管理——新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突破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4-09-11 16:36:34

讲师:杨文浩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374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人力资本转型课程

课程背景:
经营收益=规模×效能,规模来自外部红利,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局部环境紧张等因素消除了外部红利,而效能来自内部红利,是相对可控的。再过去最求抢滩式快速发展机会不在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学会向内看,向内求,通过增加效能来获得经营效能。一切的收入、成本、费用都是围绕“人”发生的,要提升整体效能,最关键的是提升人力资源效能。关注人效不是要企业降本,而是让企业走向增效,通过释放和激发人的键能,成就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资源效能简称人效,是一种组织能力的体现,而打造组织能力也是HR一直以来的价值主张。遗憾的是大量的HR实践者发现构建人效系统,无的放矢,仅仅站在HR专业角度的人效提升变成了画地为牢,人力资源效能提升必须打破专业疆域,必须忘记自己是个HR,拉高到经营层面,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源经营。从定性到定量,从数据化到数字化。从职能到三支柱模式,从办公室到业务一线,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人效提升才能实现突破。

课程目标:
理解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驱动误区;
掌握人力资源效能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价值;
掌握从业务战略到人力资源战略的驱动匹配;
掌握人才效能战略地图的化战略为行动步骤;
掌握人效仪表盘量化HR到数字化经营步骤;
掌握人力资源效能开发五大空间的管控措施。
课程方式:课程讲解+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组织的驱动系统
传统HR对比分析
防守型:选用育留;
进攻型:效能驱动。
组织效能驱动三大模型
人力资源HOUSE模型;
四维组织结构
三大支持系统
三大评估系统
案例:人力资源管理九宫格
组织三明治模型
组织能力定义
三大维度(组织知识-组织规则-组织价值观)
人力资源政策选择MOS模型
市场环境
组织环境
人力资源系统环境
案例: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环境分析
人效:HR推动经营的支点
什么是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分析
人力资源绩效价值性分析
人力资源结果价值性分析
人力资源效能计量性分析
案例:您的企业人力资源效能分析在哪个阶段?
为什么人力资源效能炙手可热?
企业经营者从贡献秩序到贡献结果的要求
业务部门授权下沉过程中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头部企业对人效成功践行。
案例:华为的“两流一效”、海尔“人单合一”、阿里的“中供铁军”执着人效的价值。
人效对经营的影响
人效影响市值。
人均利润
人效营销财效
管理双杀效应:员工动不起来,被自己耗死;
管理双杀效应:创新乏力,被外部环境杀死。
人效影响队伍
关注人效的底层逻辑
人效有个传染效果
关注效能会让组织攻守兼备
人效指标会预言财务指标
人效计算逻辑图
人效矩阵
人效的生意逻辑
人效的业务逻辑
人效的人力逻辑
人效口径宽窄问题
宽口径人效(人均产量、人均营业收入、人工成本投入比、人力陈本报酬率)
窄口径人效
核心人才仓某类人才人均驱动有效增量;
案例:通过人效核算验证财效。
战略人力资源的关键领域
从管好人到人力资源经营
人工成本
人力资源
人力资产
人力资本
管理者两大核心工作:夯实人才基础,提升转化效率;
战略性人力资源经营
向外探索:以核心人效为支点,直接推进经营;
案例:企业人力资源经营四阶段模型。
向内深挖:以核心人效为目标,规划人力资源政策;
案例:拒绝遍地撒网模式,明确核心人效战略。
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政策必须明确为人力资源战略逻辑;
案例: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战略人力资源对比;
人力资源战略的三个关键;
关键资源决策,人力资源核心建仓思路
案例:核心人才仓被直线管理者误导了?
关键目标决策,业务战略输出要求
时间窗决策,在资源和目标下任助理员输出节奏;
案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核心人效的基础公式:
人力资源资本化率
提升人才能力密度
案例:人才能力仓总值核算方法:人力资本价值量(胜任力评定或人才测评)
资本化人工成本代替总人工成本。
人才能力密度加速器,人才孵化机制。
人力资源效能=人才能力密度(DT) 人力资源资本化率(CRH)
即:能力乘以愿力。以上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因素。
人力资源战略三类方向
激励型人力资源战略:重视人力资源资本化率。
赋能型人力资源战略:重视人才能力密度;
案例:机构与播主之间千年难题?董宇辉与东方甄选之间谁更离不开谁!
混合型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对业务战略的适配
低配低成本战略:核心人才仓是成熟人才的激励战略;
适配差异化战略:核心人才仓是高潜人才的赋能战略;
适配的特例情况;双核心人才仓,把高潜人才培养成成熟人才,激励与赋能交替出现。
人力资源战略静态空间
老板想让人才去的不可能曲线之上
人力资源部门理想的死亡曲线之下
人力资源战略的舒适区
案例:人力资源战略空间图解析
动态人力资源战略空间
人才生命周期变短的挑战
案例:被提前的职业怠倦期、更年期。
案例:人力资源建仓、补仓周期缩短。
激励型人力资源战略的动态空间
案例:成熟人才的生命周期决定建仓和补仓的节奏;
案例:海尔让人人都成为CEO的薪酬激励方案;基本酬+对赌酬+分享酬+分红。
案例:小米普惠式股权激励方案。
赋能型人力资源战略的动态空间
案例:根据高潜人才的生命周期决定建仓和补仓的节奏;
案例:中海地产如何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
案例: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赋能与激励战略;
人效的战略地图:化战略为行动
企业到底给人力资源要什么
关注人力资源职能
关注人力资源队伍
案例:人力资源盘点的价值
关注人力资源效能
案例:华为人效的居安思危。
案例:阿里巴巴创造互联网公司人效基线人均10万美元;
人力资源经营价值链
人力资源效能维度
宽口径: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人均应收、人均毛利、万元工资产出额
窄口径:人力资源效能=人才密度*人力资源资本化率。
人力资源队伍维度
组织盘点维度
人才盘点维度
组织与人才盘点的“化学反应”。
案例:梁山泊聚义为啥会失败呢?
人力资源职能维度
选用育留职能*误区滞后性;
效能决定队伍,队伍决定职能。
案例:战略决定人力资源效能要求,效能决定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决定职能。
人力资源效能实操
人效僵局
案例: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无知。
人效判断标准
看产业阶段,初期关注营收,末期关注利润;
看核心能力,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关注利润,微笑曲线中间的企业关注营收。
看产品战略,产异化战略关注利,低成本战略关注量;
看核心客户群,面对高支付能客户群关注 利,面对低支付能力客群关注量
看建队伍思路,建队伍思路未成熟时,主要关注人数,建队伍思路成熟时主要关注人工成本。
聚焦方向流程
明确战略要素
锁定经营指标
刻画人才队伍
描述人才队伍
检验抓手有效
检验战略可行
人力资源队伍维度
人才僵局
案例:“人傻钱多”的招聘与培训工作;
判断标准
相邻层级能力差距太大,效果极差
上级强过下属强于下一级强过上一级;
不同专业分工之间应相对均衡,短板效应
越是稳定期,越不需要强大的高层;
打造方向
关键人才队伍(补短板、拉长板)的核心人才仓
核心人才仓构建步骤
专业盘点
职级盘点
问题沥青
人力资源职能维度
职能僵局
案例:时间与资源辩证关系。
判断标准
从人力资源专业体系整体判断
从组织结构内部来判断
从评估系统内部来判断
从支持系统内部来判断
运作步骤
方向厘清
方案选择
时间排期
进化的关隘
海量除冗
急功近利
人效仪表盘:量化HR到数字化经营
数字化人力资源专业的陷阱
人力资源会计型数字化
人力资源审计型数字化
狭义的人力资源盘点
案例:某企业识才提效项目的误区
数据化人力资源方向
链接财报,反应效能
呈现组织结构中的分布
案例:如何让人才盘点应该接企业地气?
反应职能的运行状态
调配系统
激励系统
培养系统
数据化有企业大局观,剔除强迫症。
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构建
绘制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地图(第一步:定义职能、队伍、效能三个关键表现)
职能管理维度
人才队伍维度
效能价值维度
选择人力资源指标(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指标,在战略地图上关键表现数据化,选择10个指标为佳)
老板角度定义指标
小白角度定义指标
敏捷思路定义指标
锚定关键定义指标
禁止争议定义指标
便捷数据定义指标
设置人力资源目标值(第三步:针对指标设定这时期的目标值)
标杆基准法
目标逆推法
趋势外推法
内部博弈法
验证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第四步,对数据因果关系进行验证)
重塑人力资源专业的三大支柱
从分散到聚焦
从跟随到引领
从定性到定量
人力资源量化的实践应用举例
指标变量
人效结果指标举例:人工成本报酬率=利润/人工成本
人效驱动指标举例:人力资源资本化率
偏组织型人力资源队伍指标举例:扁平化指数
扁平化指数=全公司平局管理幅度/公司层数
偏人员型人力资源队伍指标举例:员工稳定性指数
案例:员工稳定性分析矩阵
人力资源职能指:激励真实指数
激励真实指数=绩效平均差/个体绩效总分
人力资源职能指2:能岗适配率=能岗适配人数/总人数
基线校标
基线举例:扁平化指数
基线举例:激励真实指数
基线举例:能岗适配率
规律参数
数据样本沉淀
举例:养个小数据得到大数据。
人力资源效能开发五大空间
精简组织结构冗余
精简实体架构(减少隔热层,打破部门墙)
简化业务流程(流程驱动、流程再造)
岗位排版优化
时间差里程碑(快速迭代,结果说话)
清理人效异常洼地
设置人效指标
设置目标值(基准标杆,目标逆推、趋势外推、数据博弈)
干预人效洼地(人效包干,精准核编)
清理人效洼地
执行低效人员淘汰
划池子
选标准
做分类
做淘汰
案例:阿里的人才分类二维矩阵
找空间
调整刚性薪酬结构
调整固浮比
明确KPI
落实激励包
分红起算线
分红封顶线
分红比例线
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内容资源
培养对象
平台设计
项目设计针对事
通关设计针对人
案例:人才培养体系解析图

人力资本转型课程

上一篇: 让HR数据会说话——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战
下一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