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压力管理 [返回PC端]

情绪与情感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4-12-27 16:05:18

讲师:彭奎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18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情绪与情感培训

【课程背景】:
当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告诉变化的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过往许多的社会关系结构得以重新调整,人们的固有身份都被推翻,例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他们的身份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可以进行随意切换,互联网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也推翻了以往固有的游戏规则、管理模式和控制模式。
“互联网重新塑造了社会,在弱关系社会里重新建立契约和信任关系,这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连接的管理里产生了新的能力和新的人际关系。”
客观而言,对于无法选择的时代,以及人无法逃脱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轨迹,每一个人都困惑其中,挣扎其中。然而,庆幸的是,这个世上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始终有那么一部分人,心境澄澈,意念坚定,看待人生或识别他人时,既透彻又准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思维层面上细微认知与觉察,情感稳定而流畅的输出!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于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从心理学发展历程而言,认知心理学与早期的精神分析、人格分析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极大的区别,是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新阶段。
情感心理学(PsychologyOfEmotion),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消除人类在有外界或自然产生的情绪的紧张和压力的情绪,恢复人们健康健全的人格。
本课程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出发,讨论在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干群关系、管理体系中的诸多问题,激浊扬清、去伪存真。

【课程目标】:
1.对情感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快乐与悲伤、期望与失望以及爱恋与淡漠、愤怒与恐惧、忧郁与焦虑等情感变化的奥秘。为学员在自我管理、人际管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供心理知道。
2.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对情感心理现象作出解释,从而读懂他人,融入团队,融入组织。
3.认知自己的认知过程,科学的看待认知差异,提高学员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4.自我反思,三省吾身。从行为反观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看待个体之间的差异(领导员工、甲方玉与乙方、父母和孩子)、工作与生活,从而提高学员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因角色差异或者文化差异引发的各种冲突

【课程设计】: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思考:我们可以从课堂中应该学到什么?
第一节:我们是怎么样做决策的?
我们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感性的边缘系统成熟早(五年级成熟)
理性的前额叶皮层成熟晚(20多岁)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基础: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有系统1(快)和系统2(慢)
为什么我们容易依赖表面信息和简单的策略评估信息和做出决策(运用直觉判断系统)
在互联网的资讯时代下,我们更需要理性的认知人的认知资源有限
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做认知吝啬者
第三节认识和避免我们的“认知偏差”
框架效应:同一问题,表述不同,选择不同;随年龄增加而增强
证实性偏差:确定信念后,收集分析信息时倾向寻找支持信念的证据
锚定效应与调整不足:基准点
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账户,不可交换
可得性偏差:容易度
代表性偏差:相似性
禀赋效应:不喜欢损失
过度自信:忽略风险
损失厌恶: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面临获得风险规避,面临损失风险偏好
基率谬误:忽视原来的概率
小数原则:小样本和大样本的经验均值有相同的概率分布
金钱奖励vs表扬

第二章重新认识我们的“情感”
第一节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体验
情绪、情感和感情
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情绪理论的演变
早期理论
情绪的激活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第三章认知心理的基础原理: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我“注意”到
第一节网络正在改写我们的“关注”习惯
选择性注意
注意分配
注意和视知觉
“互联网”和“游戏”中的关注引导大数据与推送
第二节我们分配的注意力真的是我们希望的样子吗?
思考:社交情境中的注意孤独症
社交天花板与社交恐惧症
第三节“注意”对我们情感的影响
认知与情感
脑的最初情绪系统
杏仁核核与海马及情绪与记忆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脑
情绪的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

第四章认识我们的“认知”方式
第一节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认知方式的优势与局限
我们的认知风格正在被互联网“禁锢”和“修正”
第二节认知我们的“认知方式
“场”(环境)依赖型
“场”(环境)独立型
冲动型
沉思型
具体型
抽象型
第三节扬长避短,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认知过程中,归因往往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种种偏差。
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
2、涉及个人利害关系导致归因不一致
3、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影响认知者的心理特点
1、兴趣与动机。
2、需要与价值。
3、个性心理特征。
4、认知者的经验。
5、情绪状态的影响。

第五章稳定的情绪体验助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情绪调节
1.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早期的应对方式分类
2.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
3.情境关注的策略
4.认知关注的策略
注意控制
1.认知重评
2.重评的不同类型
3.反应关注的策略
表达你的感受
1.锻炼
2.放松
情绪表达抑制
1.情绪逃离策略:药物、酒精和食物
2.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哪种情绪调节策略是最好的?

情绪与情感培训

上一篇: 心理学技术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下一篇: 日益内卷的环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