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战略规划 [返回PC端]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及企业工会价值》

发布时间:2025-02-07 15:18:14

讲师:张永军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72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发展培训

【课程背景】
*总书记在中共*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国企正在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聚焦“世界*企业”这一目标,秉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理念,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成就。

【课程收益】
1、深入学习二十大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
3、掌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
4、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系;
5、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会价值。

【课程对象】
企业高、中层、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工会干部;企业党校或培训中心教师、内训师等。

【课程大纲】
引言 *论新质生产力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和价值(略讲)
1、国企的定位和职责
2、国企的成就和挑战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4、企业现代化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5、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价值
6、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内涵、核心要素
1、“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2、“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
3、“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
4、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质生产力”
5、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三、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系(简述)
1、通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
(1)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
(2)通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3)教育/人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4)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2、建立健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系(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1)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系要素
(2)领导体系
(3)战略体系
(4)组织体系
(5)制度体系(含测评/考核激励制度)
(6)人才体系
(7)保障体系

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
1、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
(1)劳动者素质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2)劳动资料技术含量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3)劳动对象范围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4)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5)因地制宜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理念
(5)更积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是新质生产力的抓手
(6)更紧迫的“世界*”要求是新质生产力的初衷
2、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
(1)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换
模式创新业务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
环境创新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
(2)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人才引进与流动、激励机制
资本要素金融市场创新、资本运作效率、投融资风险管控
数据与信息要素(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技术、AI应用、信息安全
(3)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智能化生产、绿色制造
新型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
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协同、价值链提升、产业生态构建
(4)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增加、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扩散与溢出
制度变革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与推出、公平竞争环境营造、激励机制优化
管理优化精益管理、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
(5)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社会责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与沟通、社会共享与价值共创

五、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工会价值
1、企业工会的职责定位
2、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和发展的体系
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法
4、产业工人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5、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会未来可期
6、创建世界*企业的思考

六、小结

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发展培训

上一篇: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有企业发展高质量》
下一篇: 《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务》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