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领导之道课程培训
【课程收益】
领导者的视野、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都决定了国家与民族最终能够发展的高度,而国学是重构中国领导哲学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基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领导干部了解国学的概念、分类、演进以及修习国学的重要性,从国学中的仁者境界、君子风范、中庸之道、逆向思维等几个方面提升领导素质、领导艺术,学习古人的工作方法、管理理念,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达到“学古贯今为明智,尚道通达以致用”之功效。
【课程特点】采用组合讲解、案例故事分析、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为学员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使学员课上兴趣浓厚,课下意犹未尽。
【培训课时】1-2天
【课程纲要】
一、概说
(一)何谓国学
1.概念:(目前理论界的三种说法)
广义,中华民族的学术 ;
中义,即“汉学”;
狭义,即国故之学。
2.分类:以《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3.演进
先秦百家之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
(二)修习何益
1.关系人类生存
2.支撑民族复兴
3.构建精神家园
4.培养政治精英
二、启示
从训诂学看“领导”的内涵
(一)仁者境界:领导素质
1.“仁”的基础:孝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务本莫贵于孝。”(《吕氏春秋·孝行》)
2.“仁”的主旨:忠恕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论语·里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颜渊》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为人处,即是为己处。”(郑板桥)
阿尔巴德定理
3.“仁”的要求: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二)君子风范:领导艺术
1.何谓君子:修己以敬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
2.君子理想:修齐治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3.君子不器:领导艺术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吕氏春秋》)
“下君,尽己之能; 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韩非子》)
4.使人如器:舍短取长
4.1慧眼识人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庄子?列御寇》九征)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曾子》)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资治通鉴》)
4.2各当其位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帝范》卷二《审官》)
4.3按需激励
“夫仁人轻货,不可以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以惧以患,可使居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鬼谷子》)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 (《鬼谷子》)
(三)中庸之道:工作方法
1.度:过犹不及
“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 (《中庸》)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菜根谭 》)
倒形假说
2.权:持中达变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 《孟子·尽心上》 )
3.和:刚柔相济
“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广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吉尔伯特法则”
“托利得定理”
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四)逆向思维:柔性管理
1.无为而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2.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欲为天下先。(《老子》)
3.知足知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
知足是一种心态,知止是一种行为和德行
4.大智若愚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大智若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5.欲取先予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反者,道之动。” (《老子》)
三、小结
(一)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博采众长,中西合璧
(三)刻苦修为,顿悟精进
国学智慧与领导之道课程培训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