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管理技巧 [返回PC端]

如何有效管理8090后员工

发布时间:2025-04-14 00:48:48

讲师:杨台轩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62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员工管理技巧培训

课程背景与课程特色:
80年出生的员工,今年是37岁了,理论上都已经成家立业;99年出生的员工今年是18岁了,如果念了中专,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换过句话,结论,8090后的员工应该是企业里最核心的工作层级。
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企业的管理,超过45岁的领导们,他们与这一群企业的中坚干部们,很难说能没有“代沟”。这些代沟,来自不同时代所自然产生的知识差别,生活的物质条件进步,政治的开放,眼界的宽窄,连同最直接的音乐表达。我几乎可以唱完齐豫*的歌曲,不管音调有多么高;但是,周杰伦的歌,我一句也哼不出来;对我而言,唱周先生的歌,*不是唱歌,而是用念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挑战,特别是企业里的高层管理团队。
当然,我们应该冷静地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认不认同,这个现象就是事实。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他们的优点,甚至是我们无法与之竞争的优点,并且妥善,有效的运用;不要忘记了,比起45岁以上的高层主管们,他们比我们更加了解与他们同年龄层的8090后消费者们,更遑论2000年以后的学生人群消费者了,不是吗?

课程目标:
. 分析与理解8090后员工的性格背景与特质;
. 在沟通与激励的战略管理角度,阐释8090后员工对于企业与工作环境的需求;
. 从现代化产业与相对传统产业两大领域建议具体有效的8090后员工管理模式。

课程大纲:
一、导言
A.是谁改变了这个世界?
B.所谓的8090后,是什么定义?
C.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对工作的价值观?

二、8090后员工的社会化与性格背景交叉分析与运用
A.标签:8090 后的负面文化特征
B.8090后员工的工作与事业自我价值观
C.问题点:8090后普遍不认同公司或主管的三大项目
D.挑战:毫无疑问,8090后的员工已经是企业员工的主体人群,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如何善加运用他们的具备长处的特质?
E.影响工作性格的12个因素
A.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您需要怎么样的员工?他是吗?
B.新世代青年 8 大特质
C.有效管理8090后员工的9种方法
D.南方,北方;您的企业和员工,属于哪一边?

三、如果他们是“北方人”— 在相对现代化的产业领域里,面对8090后员工的管理模块:
A.最关键的要求是有效的沟通
. 沟通的定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是指一个员工的口才吗?
. 企业内部有效沟通的第一个示范模式—上对下的沟通
. 平行化思维,促进职场互动式学习
. 如何建立互动学习的工作环境?
B.希望被激励,而不是被管理
. 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论
. X理论
. Y理论
. Z理论
. 社会人参与管理—以社会承认满足需要
. 需要理论在激励管理8090后员工的运用
. 存在感和融入感”以及“工作是否有意义
. 管理者要做好六项角色转变
. 领导者如何拥有对团队的魅力?
. 如何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 8090后员工士气低落的原因
. 原因之一: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 原因之二:控制过严
. 原因之三:目标问题
. 原因之四:经常遭到领导批评
. 原因之五:公司制度与领导不公平
. 中层经理常见的三大激励误区
. 如何了解新世代下属的需要
. 如何消除不满意?
A.激励 8090后员工的战略
. 策略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改变先入为主的偏见. 怎么做.
. 批评的技巧
. 良好的工作气氛
. 良好的办公室
. 合作的团队
. 简单的人际关系
. 允许犯错
. 参与
. 鼓励独立思考、负责
. 学习型、创造型组织
. 策略二:认可与赞美
. 策略三:金钱激励
. 策略四:中层经理如何运用晋升激励?

四、如果他们是“南方人”— 在比较传统的产业里的员工管理—从执行力的标准出发
A.企业的制度管理
. 漏洞在哪里?
. 是否能够有效执行?
. 前瞻性,引导性的制度?

B.企业与员工是否具备危机意识?
. 何谓可持续发展优势?
. 您今年的工作是否计划做什么样的改变?

C.领导力的运用
. 我们的管理者能公正严明的吹哨子吗?
.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三种技能
. 权力的戒律,
. 影响力建设八大模式,
. EQ 情商,
. 教练式领导

D.沟通
. 企业究竟在竞争些什么?
. 冲突的沟通
. 沟通的技巧

E.目标管理与执行力
.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 目标管理不就是数字游戏?
. 每个员工都有目标吗?
. 目标管理必须结合赏罚必信
. 过程与结果,您认为哪一个比较重要一点点?

五、结论:有效管理8090后员工的“十化”

员工管理技巧培训

上一篇: 如何让沟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课程
下一篇: 企业如何铸造一支高绩效团队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