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商业模式 [返回PC端]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

发布时间:2014-08-09 02:30:01

讲师:曾水良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2742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

课程大纲 
一、中国制造之惑 
1.中国民营企业“昙花现象” 
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大不强、长不久”! 
2.明晰中国制造业的大背景 
3.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 
4.中国传统制造业优势 
5.中国制造业业发展的瓶颈 
.  中国制造以“廉”取胜而非以“精”取胜。 
.  中国制造为“在中国制造”而不是“由中国制造” 
.  中国研发为“在中国仿制”或“由中国山寨” 
.  中国制造只是“中国组装” 
.  中国制造的增值回报分析,仍处于产业的低利润区; 
.  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系统两端弱; 
.  核新技术与核新零部件依赖进口,无自主知识产权; 
.  产业结构低下,两高两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较低) 
6.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  战略决策失误 
.  对行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 
.  过度扩张和盲目多元化 
.  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盲目发展 
.  过于依赖OEM模式 
.  道德、社会责任的缺乏和监管缺失 
.  基础管理缺乏、薄弱等等…… 
7、生存还是死亡 
.  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  中国制造两高两低不可持续性的生产模式 
.  企业竞争力的五大指标 
.  制造业面临着3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  大转型、大变革:找死?等死? 
 
二、企业内忧外患 
内忧: 
1、、创业发展先天不足; 
2、、以赚快钱、快赚钱为第一目的; 
3、、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 
4、产业集中度不高; 
5、政策短板; 
6、产业准入天花板; 
7、财务管理缺失、信用不足、融资困难; 
8、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外患: 
1.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迫在眉睫; 
2.期间国际金融海啸来袭; 
3.经济的急速下滑,市场激烈震荡,生产经营困难,减产、停产、保生产…; 
4.人力与材料成本急速上涨,通涨与通缩并行; 
5.人口红利消失; 
6.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货币战与贸易壁垒接踵而至; 
7.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外部危机的延伸,更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8.政府政策不明朗、不确定? 
 
三、转型升级六大融合 
1、“仿造”升级“智造”与社会价值链的融合; 
2、“滥造”转型“质造”与生态链文明发展的融合; 
3、产业链延伸与社会大生产分工协作的融合; 
4、产业链延伸与产业整合的融合; 
5、高科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6、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人文文化的融合。 
 
四、转型八大方略 
1、“朝阳产业”向“战略产业”; 
2、“多元化”向“归核化”; 
3、“跳跃式”向“可持续性”; 
4、“弱小散”向“产业高集中度”; 
5、低成本”向“差异化”; 
6、“区域梯度转型-产业转移”; 
7、“OEM向ODM,OEM向OBM; 
8、“人治化向规范化、精细化。 
五、转型九大路径 
1、管控模式扁平化; 
2、管理精细化; 
3、产品研发创新化机制; 
4、技术升级; 
5、塑立自主品牌; 
6、渠道、终端深耕细作化; 
7、优化完善资金链、强化现金流量与流向管控; 
8、供应链一体化; 
9、实现管理信息化 
 
六、管理升级策略 
当今,很多企业管理专家教授和民企老板纷纷嚷着要引入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对民营企业进行改造,殊不知,他们正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 
 1.管理模式的三个阶段 
.  经验型管理 
.  科学型管理 
.  现代型管理转型 
2.规范化管理导入 
.  完善服务应用平台体系的建设 
.  完善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 
.  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加强应变能力 
.  完善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  优化人工管理信息分散、完善的基础数据 
.  优化完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 
.  强化管理制度化去人治化管理现象 
.  强化管理工具科学化应用与标准化、程序化 
3、精细化管理导入 
组织扁平化改革 
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 
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模式 
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模式 
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 
推行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实现零浪费、优品质、低成本精益生产体系 
实现高效率对接市场需求模式。
结束语:
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中国目前只是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由大到强须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竞争要求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制造业治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

上一篇: 风险管理、人机工程、事故调查培训
下一篇: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之人才培育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