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战略规划 [返回PC端]

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分析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03 15:30:00

讲师:孔一言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635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商业分析能力培训课

一、前言:
准确地来说,成功的商业决策者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于同样的现象,更能从本质上细致而深刻地理解成因,并知道如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改变现象(即使这种判断不是100%*的)

二、趋势:
费尽心思解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不如时刻留心趋势的变化,紧随时代的潮流的。
.消费升级下的消费者洞察
.案例:场景化的消费者人设有助于您吗?
.当下市场消费者明显的个性趋势
更加精明
更重视情感诉求
走过初次购买期,不再青睐大众品牌
购物的娱乐性消退,网购上升
.消费者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
趋势一:“新优品”时代,工匠精神回归是大势所趋
趋势二:“懒人智造”,智能化产品迎来大机遇
趋势三:消费者的“深度探索欲”,出现在各个行业
趋势四:IP分众化是新网红经济的方向
趋势五:“微交互”流行,改变了“虚拟关系”、
.趋势建议:重新定义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三、流量:
一个商人商业能力的高低的首要标准,就是看他能为自己的生意导入多少流量
.无论你想卖什么东西,先得让人知道你在卖
.强势品牌可以自发的导入流量
.不同的商业项目对流量(Traffic)的具体需求大不相同,越是标准化高可替代性高的业态,流量这个环节在整个生意上就越重要
.目标客户是企业而非大众消费者的(B2B和C2B),决定流量(Traffic)的是销售团队的力量。
.99%的互联网创业注定尸骨无存的原因不用太复杂的分析,流量(Traffic)这关根本就过不去
.不是获取流量变难了,是你不会创造注意力
为什么人们会关注一些事物
关注的本质
关注的分类
主动关注——获取价值
被动关注——新鲜感/隐形需求被激发
.为什么新鲜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隐形需求被激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注能力”的应用
主动关注的应用
案例:美团中的商家
案例三:ofo的密码锁
被动关注的应用
案例一:网易云音乐地铁广告
案例二:快手的成长
案例三:1元公益小朋友的画
案例四:七夕朋友圈中的自拍照
.获取流量——引流秘籍:天龙八部
跟踪原则
铺货原则
热点原则
免费原则
答案原则
付费原则
红利原则
行动原则
.自媒体矩阵
为什么要建立自媒体矩阵
何为自媒体矩阵
如何建立自媒体矩阵、
1、新媒体团队配置2.5人
2、定位

四、包装:
包装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生意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产品本身!一切在消费者买单之前对于你的产品产生的印象,都是由包装的质量决定的。
.包装最终成就一个品牌,而品牌就是*的包装。
.越是产品没有核心技术的行业,越是企业包装能力的*比拼
.包装要和流量衔接好
.过度包装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到产品的口碑(因为人倾向于过度期待),但未必会伤害到整个生意的整体效果。
.产品包装设计创新,如何建立新的标准?
.包装盒是产品的广告位,如何把控语言与思维的机制化?
.包装:重中之重
产品包装设计重要性之一-识别
产品包装设计重要性之二-体验
产品包装设计重要性之三-物流
产品包装设计重要性之四:传播与品牌
.产品颜色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与2018色彩趋势
色彩是影响产品购买决策最关键的因素
色彩是任何产品吸引的直接因素。因为色彩是你首先看到并最后忘记的。
色彩的本身是没有记忆性的
色彩机构的研究表明:“80% 的人类体验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过滤的。视觉暗示(你可以经常用肉眼去看你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对于成功地传达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制定一个适合产品和客户的色彩策略
通过色彩提升产品风格
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企业需不停调整应对
技术的发展过快有什么样的影响

五、产品
.产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包括什么
.产品两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具有一样鲜明的特色,第二其他环节没有硬伤
.产品(Prod.ct)这个环节上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叫做细节

六、重复性消费
一个商业项目是否具备让消费者有重复性消费(Revisit)的能力,是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常见的盲点,
.重复性消费(Revist)弱的项目往往短期之内流量(Traffic)和包装(Pacakge)更强。
.重复性消费能力(Revisit)被二次开发的案例
.你知道用户复购背后的秘密吗?
第一阶段:复购魔法数字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复购魔法数字成熟期
第三阶段:复购魔法数字升华期

七、成本
任何商业活动的本质,都是为了盈利而服务的,任何项目利润的来源都是建立在所提供的服务价值能够超越自身成本的基础上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不是骗子就是耍流氓。
.成本领先战略,屡试不爽的竞争利器

商业分析能力培训课

上一篇: 逻辑思考力——职场人士的必备思维武器
下一篇: 如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