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立

徐大立

培训管理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培训管理

信息过剩,更需要快速学习

讲师:徐大立   已加入:1423天   关注:2312   


我有两种朋友:一种特别爱学习,他们非常重视培训,广泛的搜集各种资料内容。他们能够每个星期读上一本书,开拓视野,他们不想错过看到的各类资讯。另一种朋友不怎么爱学习,他们觉得那些内容没有实际的帮助,不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没有给到他们帮助,甚至会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我是第三种人。我有一点喜欢学习,也喜欢学习一点。有一点喜欢指的是,我只选择激发兴趣的,产生欲望的。而学习一点指的是,我会对我感兴趣的领域,溯本求源,格物而致知。
如今是信息过剩的,不再是资源匮乏。挡在我们面前有几座大山,也就形成这个不等式:学了不代表会了,会了也不代表能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记得陈春花老师在关于知识负赋能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在*的难题就是所有的老板天天在学,到处去学,不仅仅自己学,还要自己建个商学院,让大家一起学。当他把这个都做完的结果是什么?他懂的东西越多,懂的那个概念越独特,他的员工越听不懂,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发现危机越来越大,他焦虑不安。所以我们今天的焦虑不是源于知道得少,而是源于我们知道的多。只有真正系统地回来学习,他才可以知道怎么了解知识在其中的作用。”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的是系统化的、深度的学习。这个观点曾经启发我,并且践行了有那么久之后,我想把学习之旅上的一些心得分享给你。
第一部分结果之道
我们有时候发现,学习完之后没有成果,付出了努力没回报。这个过程,让我们感觉损失很多。在我的学习旅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学习吸收金字塔。
这个来自于*缅因州的报告帮我们理清楚了一些道理:不是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能带来有效的结果。成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前我们过加法生活,总觉得可以取长补短。可步入社会后,要吃饭要养家糊口,不得不扬长避短。
所以成年人的学习会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因为我们不得不过上减法生活。就像项目管理的评定标准“多、快、好、省”四个字一样清晰,我们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投入更少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获得可观的回报,是能让自己找到心理平衡点的关键,所以一个好的理念是非常重要。
这个报告显示出,如果仅通过听讲、阅读等学习方式,吸收率非常低,同时也仅停留在上半部分,我们称之为被动学习区。而一旦到了下半的主动学习区,整个效率就完全不同。时间流逝与结果导向让我变得急功近利,我希望所学尽可能吸收,所以我就选择直接从90%的教授他人开始。
第二部分高效之法
当选择了用教授他人的理念之后,如何能有效做得到呢?而这个被网络神传但据说并不是本人创造的费曼学习法,其实与学习吸收金字塔中的教授他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暂且不去关注来源,从疗效的角度来讲:当学习一个知识点并讲给别人的时候,头脑是很清晰的。能自我判断哪些会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觉得讲授不理想的,马上回到起点重新来过。这样形成聚焦式的重复记忆,其实就是在刻意练习。因为聚焦变得*,因为重复吸收增加,因为讲授融会贯通所以高效。
第三部分复盘之术
当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都想要看到结果,验证所支付的成本,是否有足够的收益。而在知识复盘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布鲁姆目标分类这个理论。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会去判定学到了哪个层级。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记笔记,记了之后就放在角落里很久不再看。但后来当我学习到这个目标分类理论,就刻意翻开笔记。发现陌生的就去背诵它,毕竟那是曾经花费精力的心血。
有时候当我收获一个知识点,我就会给别人的复述,验证自己是否完成记忆。接下来就尝试把它讲述给别人听。当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住,不知道背后深层次原理的时候,马上利用费曼学习法,迅速回去重新学习知识点和它背后的原理。再接下来就可以尝试指导别人,同时验证有效性。以上的三点就是比较基础的学习,当然所谓的知识转化,常常出现在分析、评价与创造。
能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用来剖析某个具体场景,有效的产生联想,是分析的关键。而当某一天能够把知识内化形评判标准的时候,就到了评价的层级。就像以前我不懂学习能力是什么?如何去评估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学习能力?到底是强是弱?当我知道了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工具以后,我就会用记忆、理解、应用在评定。比如过往经历中学习过什么,怎么去理解,曾经在什么场景下应用?结果如何?等等。当然最后面的就是创造,能用一个理论形成另一套理论,就是高手。就像DISC这个工具一样,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传说,历经盖伦、卡尔荣格的发展,再到威廉·莫顿·马斯顿,每个伙伴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当然如果你觉得西方人陌生,不妨看看东方智慧的易经,同样是“人更三圣,易历三古”。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君共勉。

上一篇: 分享给你的团队激励小故事
下一篇: 关于道歉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