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孙波

团队管理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团队管理

管理工具的适用性

讲师:孙波   已加入:477天   关注:324   


  管理工具使用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工具,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简单,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管理工具,让自己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可视化,系统化,细节化,而且前瞻性更强。

  谈到管理工具,我们能想到的有很多,比如说在企业战略和领导力模块的7S模型,五力分析,情境领导,管理沟通中的乔哈里资讯窗,德尔菲法;人力资源中的MBIT,营销中的4C,4p,生产管理中的6西格玛和5s,6S,项目管理中的WBS,5W2H。还有等等等等,真的是特别多,当然还会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企业培训并和学员的接触中,从学员层次中,我的体会,会有三个层级。第一唯工具论,第二,工具无用论,第三可有可无,参考论

  首先我们先了解工具一词。工具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好比家里面水管漏水,我们可能会用到扳手,螺丝刀,玻璃胶*,生料带,等等,这都是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家里面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当然即使有了这些工具,有人也不会弄,我行,家里面准备了从修表到电钻的所有工具。

  再谈中国的管理哲学。中国人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老子,乃至更早就谈管理,中国人的管理思想讲究道,就是尊重自然,尊重天理,尊重规律。而成为管理专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顿悟,一种是渐悟。这也是成佛学佛的路径。渐悟法认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慢慢变成师了。顿悟法认为,渐悟的学习不能成为为师的*条件,但他们不反对学习,认为学习是积累的过程,但要想成师,成佛,成功,还需要经历事情,经历多了加上之前的学习过程,突然就能开悟。所有不管哪种说法,中国管理哲学中,永远都逃不开这个悟字。包括所有的我们能想起来的历代大师们,乃至于晚晴时期大家都在学习的曾国藩,都谈到悟。即使三国时期他们特别熟悉的诸葛亮的识人七观(法),其实也是靠大家的不同感悟理解。所以我粗浅的分析,中国人自古并不注重,在管理中运用工具,更强调,心法,开悟,历练。这种管理哲学有其高明之处,在于高深莫测。聪明之处在于,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人是很难依靠工具测量的(法律也是工具,法律是将人的行为*标准设了一个线。除外)。但*的问题是无法复制。

  管理工具来了。慢慢的我们开始接受这理念,最简单的,我们用的office,就在日常管理中*的帮助了每一个人。6西格玛是个标准,我们可以有章可循。5S是行为准则,量化人的工作行为。WBC是任务分解流程图,按照这个流程我们可以将大目标,大项目进行分解。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是告诉大家设定目标需要从几个维度考虑,swot分析是让使用者,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

  但在实际使用这些工具中我发现,工具,有对物工具和对人工具。对物没什么可说的,物是无生命,非感性的。关键是对人的工具,需要有前提:人是标准的,无特别的,可以被量化的,可以被分类的,人是理性的。而这一系列都颠覆了我对人的认知。就好比,我曾经观摩了一个老师讲时间管理,非常优秀,课上教给大家如何将时间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发挥时间的的价值,里面还介绍了番茄法,时间锁定法,脑洞大开法,等等。其实我个人认为,课上我们可能忽略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排序问题。我在想如果有人将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将游戏娱乐放在第一,将孩子放在第一,将股票盈利放在第一的人,即使听了再多的方法和工具,也不会真的希望在工作时间充分发挥工作的价值。但这肯定是企业业主的最不希望看到的。

  我说这一席话,并没有一点工具无用论的观点,我的中心思想是,人的特别的,有感情的,千奇百怪的。在管理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不能简单套用,如果单纯套用,我们会发现,怎么和书上讲的不一样,一定要灵活思辨,并理解中国人的渐悟和顿悟的过程,

上一篇: 如何做好大客户的维护和深挖
下一篇: 招聘人才要关心核心“特质”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