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以前,绍兴便是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的青铜剑、汉代至三国的铜镜、唐及其后的陶瓷与茶叶,乃至丝绸和黄酒,都是其高质量与高产量的象征,闻名海内外。自南宋至民国,绍兴的经济历经起伏,虽遭遇战乱与天灾,但其经济实力仍不容小觑。
进入21世纪,绍兴市不断努力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2年,绍兴市在工业与农业生产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实现了稳定的增长,生产总值与人均GDP也有所增加,居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镇。
在投资方面,绍兴市有效投资总体回稳,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投资均有所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社会消费稳步上升,绍兴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旅游总收入也有所增长。
进入2013年,绍兴市的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外贸出口均实现了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也有部分指标略低于预期。
追溯历史,绍兴的农业发展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越人便已使用各种农具进行稻作生产。随着时代的变迁,粮食作物逐渐增多,耕作制度也不断完善,从两熟制到轮作制,再到后来引入的玉米、甘薯等新作物,都为粮食产量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绍兴的工业发展也颇具特色。清末,开源永丝厂等企业的建立,为绍兴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随着机器碾米、化工、印刷等产业的发展,传统工业得以改造与进步。
在特色产业方面,绍兴的农产品如蔬菜、生猪、茶叶、淡水产品、花卉苗木等都在现代农业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绍兴的青瓷、铜镜制作、酿酒、缫丝、绸织等传统手工业技艺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产品远销海外。
如今,绍兴已成为一个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蔬菜作物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综合农业种植区。现代工业与特色产业的结合,使得绍兴的经济更加多元化,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古代的辉煌还是现代的繁荣,绍兴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勤劳的人民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的辉煌。未来,绍兴将继续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各县(市)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他们一方面尽快恢复生产,一方面着手新办各类工业企业。很快,绍兴茶厂、新华印刷厂、新建染织厂、绍兴酒厂等三十余家公有制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绍兴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极引导和支持私营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私私合并等方式,使私营企业得以壮大。对于火柴、肥皂、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生产原料、资金及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自1979年起,绍兴市的工业生产迅速崛起,一批如绍兴弹力丝厂、浙江涤纶厂等现代化企业相继建成。至1990年,绍兴市已经拥有了纺织、食品、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等二十多个工业部门,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体,酿造为特色,纺织、机械、食品三大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以后,绍兴市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开展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绍兴市全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绍兴市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出货值也维持了稳健增长势头。
绍兴地区的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商事活动。随着历史的演变,商业在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古至今,绍兴的商业活动不断繁荣,特别是民族工业的兴起,使得商品种类增加,行业扩大,专业分细。
在商业繁荣的绍兴市的交通、邮电、金融、外贸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邮电业务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金融业务的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外贸的持续增长,使得绍兴市的产品能够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公办高校,是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高职院校。学院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培养理念,遵循品性为根,技术技能为用的育人方针,为绍兴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
总体而言,绍兴市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绍兴技职院的历史与卓越成就
绍兴技职院,创建于1999年,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是浙江省早期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致力于为学生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推动改变人生命运的高等教育。秉承“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教育理念,学院遵循“品性为根,技术技能为用”的育人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占地512亩,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11798人。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且毕业生起薪在全省排名中位列第6位,这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设有多个教学单位,包括信息工程学院、范蠡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六个学院。这些学院开设了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与管理、智能制造等七大专业群,共计29个专业。其中,学院还拥有省高校优势专业3个、特色专业8个以及市重点特色专业5个。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拥有十二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15个专业实训室。与此学院与300家紧密型合作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17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技能水平。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的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院拥有一系列研究机构与社会服务平台,如浙江省通用砂浆研究院、绍兴市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这些机构和平台促进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机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注重文化引领,围绕核心价值观,鼓励师生共同成长。学院创设了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如“和畅书吧”“永和研吧”等,以系统实施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总队、机电学院团委以及校舞蹈队等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学院师生的风采。
在技能竞赛方面,学院成绩斐然。2018年学科技能竞赛中,学院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18位、全省第2位。“大学生程序设计”(ACM)竞赛中,学院是全省*获得“九连金”的高职院校。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绍兴市的职业高中排名中,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其中,显示出其在职业高中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职业高中是一种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实用技能的培养。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高中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力。
绍兴技职院以“技术改变生活”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实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在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