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品牌管理

企业管理培训岗位应聘-专业求职简历(2025年)
发布时间:2025-02-24 07:18: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1   


管理培训生,一个充满憧憬的职业选择,吸引着无数优秀毕业生的加入。他们视之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仿佛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那么,管理培训生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呢?

对于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带有“培训生”字样的职位。这些职位往往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尤其是除了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如快消企业和某些工业企业的项目)外。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选择一个Offer时,除了看工资外,更多人其实对管理培训生的未来发展路径充满了好奇。

在快消企业中,管理培训生的选拔尤为严格。有句话形容就是“全国的宣传,个位数的录用”。这不仅仅需要求职者具备实力,还需要一点运气。尽管待遇优厚,但招聘人数往往寥寥无几。这种极端的招聘情况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学生们组团参加“管培生”项目招聘,期望能够通过这个项目快速成长。

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并非一成不变。很多企业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高层往往来自*学校,而底层员工却相对低端。例如在快消行业或酒店行业,低端的从业人员薪资较低,而高层则享受高薪加福利。对于这类企业,想要从底层提拔人才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管理培训生项目寻找符合要求的未来管理型人才。

除了快消业,还有一些企业专门招收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作为管理培训生,比如CLP项目。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国企、民企以及一些企业在退出管培市场。除了管理培训生,还有销售培训生、技术培训生等其他培训生项目。

培训生项目在企业中扮演着领导力项目的初级阶段角色。它主要通过面试等流程确定高潜力人才,而非日常工作的观察和反馈。信度和效度常常受到公司内部人员的挑战。一个成功的培训生项目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培训费用、工时以及后续跟进的时间成本等。很多企业为了开展这个项目会选择只招收最优秀的学生。

不是每个参与培训生项目的人都能如愿以偿。有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流产,比如高层的变更或者培养出的人才被猎走。这导致管培项目在中国的失败率一度超过50%。在选择Offer时,除了看钱的数字,还要了解该项目的情况和历史。

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可能在校园招聘中宣传管培生项目,但实际内容却不清楚或者与宣传的不符。这需要求职者在进行Offer选择时进行详细的了解。即使是很知名的企业也曾有过管培项目但后来停止的情况。这表明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会因为高层想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关于人才培育项目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真的需要关注那些正在培养人才的机构,特别是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内能将学员推至经理岗位,但这样的机会似乎更多地出现在二线或三线城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由于人才聚集,好机会相对较少。而在某些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培训生项目,企业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但事实上,这样的项目背后是复杂的管理和资源配置问题。比如,轮岗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确实可以带来很多好处,让员工体验不同的工作内容和部门文化,但它也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员工的轮岗学习。在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中,因为人事部门人员的流失率较高,他们决定为新进的大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管理培训项目。在这项目中,学生们会在四个不同的HR部门进行轮岗。这种轮岗制度看似全面,但学生最后往往不清楚自己的专长在哪里。

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培训生项目不仅仅是招聘工作的一部分,更是企业长期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部分。它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确保所有资源都配备到位。有时由于企业内部的独特计算方式(如人头计算),导致在培训生即将落地时,接收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头可以接纳这些新员工,这就使得培训生项目陷入困境。

一个员工的成长70%来自于实践中的学习和做中学,20%来自于前辈的帮带,而10%则来自于正式的培训。一个成功的培训生项目往往是通过轮岗、帮带以及少量的课堂授课来完成其使命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经理,不仅需要选择适合的企业和项目,更需要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这是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培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战略工具。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培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好一个出色的培训经理?这需要具备战略规划能力、建立课程体系的能力以及培训需求调查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个培训经理,需要与直线经理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共同为达成部门目标、完成组织业绩而努力。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培训的有效进行和知识的更新。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系统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优秀的培训经理,也应该从观念引导、深入实践的支持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等多方面一齐下手,真正地推动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最近,不少公司的HR负责人纷纷抱怨招聘销售人员的难度。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企业在人才市场大量招聘销售人员,但应聘者却寥寥无几。难道招聘条件过高了吗?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销售岗位条件并不苛刻,甚至有些条件可以说是相当宽松,例如不限学历、性别、年龄、经验等,底薪加高额提成,上不封顶,年薪百万不是梦。即便在这样的诱惑下,依然无人问津。这不禁让人反思,是不是我们对销售岗位的认知和态度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没有真正重视和尊重销售岗位,对销售人员心存轻视或鄙夷。在这种心理下,一些公司的HR在招聘销售人员时,往往持一种“来者不拒”的心态,将销售岗位视为公司施舍给弱者的饭碗,认为外面有大把的人在等待这样的机会。即使在同一个公司,技术或文职岗位的员工可能存在着某种优越感,逐渐形成一种潜意识:销售人员低人一等。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叹息,如果实在找不到其他工作,就只能去应聘销售。这种言论似乎暗示着销售是无奈的选择,是职业底线。事实上,在中国,销售并不是一个令人尊敬、值得炫耀的职业。朋友聚会时,如果有人掏出名片说自己是销售人员,可能会感到有些不自然。

这种招聘体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由于门槛低,大多数销售人员的底薪微薄,甚至可能没有底薪,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必须努力推销商品,无论商品质量如何,只要有客户购买,就能获得提成。由于招聘条件过低,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老板对销售人员的剩余价值进行无休止的压榨,销售培训往往陷入洗脑、坑蒙拐骗的境地。很多企业的销售培训鼓励销售人员忽悠客户,甚至忽悠到大客户或大单就能成为英雄。在这种环境下,很多销售人员可能陷入不良的销售手段中无法自拔。

与此相反,在一些欧美公司,销售岗位被视为一项体面、高尚的职业,只有综合素质高、学历高、英文好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在这些公司,销售人员的底薪往往远高于普通文职或技术岗位。正因如此,销售在欧美公司中是一件令人尊敬、值得炫耀的职业。

我太太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曾是一家大型台湾企业的部门主管,当她来到这座城市后,选择了一家美资公司的销售工作。她告诉我,这家公司的面试过程十分严格,先考了英文和地理知识,然后老板亲自面试,态度友善。她得知公司的销售人员是学历和英文最好的,待遇也是最高的。如今,她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6年,深深体会到了欧美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尊重和善待。

正确的商业价值观、先进的销售理念和人性化的销售管理是欧美公司在全球商业竞争中常胜不衰的重要原因。尽管有人试图通过鼓吹中国式的销售管理来否定欧美模式,但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获得尊重,除了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赶超先进国家外,还需要在销售服务方面学习欧美公司的经验。

管理大师曾说:员工是公司的第一客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销售人员。公司如何对待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就会如何对待客户。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销售人员,像招聘总经理一样重视他们。只有这样,我们的销售人员才能感受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高尚、体面的职业,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企业管理培训客服沟通话术与技巧提升指南:打造专业沟通
下一篇: 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内容概览:职责与角色解析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