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根据其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理念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尽的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前期,我们需进行一场全面的培训调研,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及员工对业务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确保计划的顺利开展是关键。培训方式应丰富多样,经常变化,以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而如何评估培训效果呢?最透明且有效的手段莫过于考试测评,通过此方式可以检验员工对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估此次培训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的实施,除了制定计划,还需要技术的协助。目前,许多企业培训机构都提供这样的服务。若企业人力资源有限,完全可以借助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培训目标。
管理培训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足进行指导。它旨在通过专业的知识,为企业提供管理的技巧和手段。当前时代背景下,除了专业的知识,企业更需要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新观念、新意识、企业文化和工作作风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对于企业而言,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效仿成功企业的经验,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职培训人员,制定规范科学的培训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目前,企业的培训方式已经从简单的技能培训向多样化发展。从针对员工的培训发展到包括企业负责人至一般员工的全体培训。随着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管理人才也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有些大公司还承担了用户的培训,以扩大影响力并提升销售业绩。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处于发展期的他们业务拓展迅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招聘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成为其关注焦点。正因如此,培训工作在中小企业中更显必要和迫切。到位的培训组织可以帮助员工快速掌握企业信息和管理要求,从而高效展开工作;而良好的培训氛围则能促进团队融合和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定型。
在中小企业中,培训需求的满足往往由具有“话事权”的某一阶层来主导。这通常是企业的所有者阶层。他们期望通过有效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心态,同时也希望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能更加和谐,以留住优质人才。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二、中小企业的培训内容概述
中小企业的培训内容根据其特性和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针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所需专业技能的培训。其目的是使员工胜任岗位要求,顺利开展工作。
第二类,关于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使员工了解企业,遵守规章制度,促进其行为与企业文化相符。
第三类,涉及提升职业意识、端正职业心态和开拓职业思维的内容。主要用来提升员工素质,调整心态,激发潜能。
第四类,关于员工未来职业发展所需专业技能的培训。旨在让员工继续深造,胜任未来晋升岗位,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针对不同阶层,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所有者阶层更看重第一、第二类的培训内容,而管理阶层则更重视第二、第三类的内容。员工则更关注第一、第四类的培训。
三、中小企业的培训形式选择
培训形式的选择受经费和师资两个重要资源的制约。中小企业在培训形式选择上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可好高骛远。
对于第一类的培训内容,可选择讲师讲授、导师指导、观看光盘、现场观摩等方式。
第二类的培训内容,由于较为抽象,可选择主题论坛、案例诠释、现场感受等方式,避免常规讲授的枯燥乏味。
第三类的培训内容,以团队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预设场景、活动,引导员工从感知到理解,从接受到体验某一事理的过程。
第四类的培训内容,由于涉及更高阶的知识和能力锻炼,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师资和费用的困难。一种解决办法是鼓励员工自学,同时为他们设置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培训工作获得支持的考虑
要让培训工作得到支持,需解决培训与工作安排冲突的问题。可根据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只要内容精简、形式灵活,何时培训都能得到认可和支持。
要解决培训方法单调的问题。中小企业不能仅依赖讲授式培训,要从吸引、诱导受训人员的角度出发,让培训活动更加多样化和有趣。培训与绩效考核应结合,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岗位职责要求,能有效帮助员工达成绩效目标。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训对于被考核的员工来说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只有当员工认为培训对他们有用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并认真听讲。关于培训与晋升的问题,员工在晋升前需要经过评估以确认其是否能胜任新的岗位。在中小企业中,这种评估通常依赖于经验式的粗放判断,很多时候是为了填补岗位空缺或留住人才。
一个更理想的方法是对员工进行预先的晋升规划,设定明确的培训要求和时间节点,例如:何时获得某项职业证书,何时通过工作相关的案例答辩等。员工可以通过自学和自主训练完成培训,达到要求的将被列为晋升候选人。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论在于,当需求被准确识别并满足时,相关的活动就会被视为有价值的。需求的重要性越高,当它得到满足时,该活动的意义就越大,对于掌握这个活动的个体来说,其价值也就越大。只有真正了解和满足中小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需求,培训工作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并且会获得更多的认可。
我曾以14个字概括了企业的管理精髓:“组好班子用好人,责权利要放分明”。根据这14个字,我提出了企业管理的分解方法,进而建立培训体系。
一、组织架构的设立:侧重于构建高效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描述,建立和完善制度与体制。
二、人力资源的利用: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参考“四定位”理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三、责任明确:详细描述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工作流程和运营模式。
四、权力分配:合理划分部门和个人权力,明确授权与监督的机制。
五、利益分配:关注员工的利益分配,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并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六、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放分明”。
七、企业文化:构成这14字精髓的企业文化应包含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这样的培训体系不仅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还能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