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戴金

张戴金

执行力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职业规划

网罗台下访谈张戴金让“态度”决定职场

讲师:张戴金   已加入:3892天   关注:2295   


“在他的家乡四川汶川、青川、北川几个重灾区,他承诺在未来的8年之内演讲100场,他想为家乡人做点事情,尽点责任!”作为国内*的成长型企业培训专家,张戴金老师被誉为中国企业“激情文化”创始人,被业界誉为“亚洲执行小天王”。此次网罗天下记者访谈张戴金让“态度”决定职场就员工心态调整、员工执行力、职场沟通等方面与张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

一、 心态调节
记者:在《想成长请举手》一书中,我们了解到您不懈奋斗的生活经历,很多人在最初的职业规划中都会充满斗志,但随着困难、挫折的不断增加,有人便会自暴自弃甚至最终放弃。那么,请您谈一谈实现个人的目标需要有怎样的心态?如何正确地调整心态战胜挫折?
张戴金:我经常在我的课程中提到一个词:耐力,也就是要“坚持”与“执着”。是的,实现梦想也好,达成目标也好,一定需要坚持与执着。如果你没有选择继续,那么你就在选择放弃。大凡成功的人,一定是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与信念,他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执着。当自己不能坚持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当别人不能坚持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再坚持一下,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前方的前方就是胜利的地方,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关键是,成功的人必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悲观消极,所以调整自己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调整呢?
我觉得首先是要增加对目标的渴望度和企图心,也就是对目标要充满着“我一定要”的决心!只有你一定要,你才会想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我一定能”的方法和行动力。我有“目标”与“困难”的视角理论,我们的视角在前,困难是现实中遇到的,排在中间,目标是未来要达成的,所以排在后面。当“困难”大于“目标”时,看到的永远是困难,永远是问题;而当“目标”大于“困难”时,看到的是大的目标,眼里就会小看困难,觉得在这么大的目标面前,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你就会去克服它。而当一个人对实现目标产生极度渴望与企图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放大目标,小视困难;其次,紧盯目标很关键,什么是目标?目标是我到底要什么?目标是一个铁板订钉的东西。随时随地都要紧盯目标,想想目标达成后的成功画面,想想目标没有达成的痛苦感受,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要回归到“我到底要什么?”的基本点上来。从而很快就会复原情绪和状态,信心百倍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我的一点体会。在我的新书《想成长请举手》中,很多的自我成长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记者:职场中,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往往当公司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时,时,员工就会出现工作倦怠的现象,甚者造成一种“混日子”的心态。那么,请您谈谈在此种环境下作为员工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正确引导员工?
张戴金:说起“混日子”,让我想起了朱德庸的一个四格漫画。一个人非常得意地说:“上班混老板的时间,下班混自己的时间。”旁边有人问:“加班呢?”这个人便蒙了,说:“唉,大家混大家的时间……”依我在全国各地走访的经历和做过的调研,我发现这幅漫画实在是现实生活最好的写照了。因为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的企业员工都是在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一天算一天,并没有尽心尽力去做。他们感到越来越苦恼,几乎每天都是在消极中度过的。但我想说的是,生活岂能混,工作岂能混,人生岂能混?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够“混”字当头,拿《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来做为忠告: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给混了。
而说到是公司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出现工作倦怠的现象,那么也就是说,这样的员工是要的前提是公司首先给他们提供了什么,他们才能够做到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了。而我倒觉得,态度是人的一种修为,任何人在任何形式和条件下,都应该要修炼自己。我们通常不要问“公司为我提供什么”,而要问“我为公司做了什么”,不要问“老板为我提供了什么”,而要问“我为老板做了什么”,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付出的心态。这个地球是圆的,你在工作当中的付出,企业迟早一天会回报给你的。即使是公司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也应该调整自己,修炼自己。我经常说:“把公司做大,才能做把自己做强。”所有员工伙伴不齐心协力去努力、去付出,把公司做大,把公司经营好,公司又怎么能够给员工更好更大的平台,又怎么能给员工更好更高的待遇呢?
当然,公司的管理者对员工的正确引导也是最关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够自动自发、无怨无悔地共同达成任务。在领导统御的课程中,最值得每个管理者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主题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做:激励。以上问题所谈到的是“公司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除了公司的激励措施之外,还应该有: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尊重激励、信任激励、沟通激励、宽容激励、赞美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文化激励等等。所以,除了公司的激励措施以外,公司的管理者还需要在众多方面下一些功夫。
二、 职场沟通
记者: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技术,您认为众多企业中上下级无法顺利沟通的症结在哪里? 企业的内部沟通应注意哪些方面?
张戴金:说起沟通,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有一个理念:沟通从心开始!是的,沟通用的是心,不是嘴,是心与心相知相溶的表现。然而,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企业的机构越复杂,其沟通就越困难,在上下级沟通过程中,往往基层员工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尚未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各层次员工的眼前。沟通的持续恶化,就是高层还在煮酒论英雄,而底层的士气已经灰飞烟灭。其实,沟通不仅是管理者最应具备的技巧,也是企业最需具备的基本体制。
所以,我认为,沟通不良的关键症结首先就在于“观念”与“体制”,其实“观念”与“体制”的改变都并非难于登天只要你愿意花三分时间去思考,七分时间去实践。其次,沟通无法顺利进行还在于沟通气氛的营造上,沟通技巧的掌握上,沟通目的的明确上以及沟通主体的参与上等等方面。
以上谈到了“症结”,除了在企业内部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上所谈到的“观念”“体制”“沟通氛围”“沟通技巧”“沟通目的”“沟通主体参与”等等之外,高质量的沟通还应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沟通者之间无法做到等距离,尤其是主管对下属员工不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期间所进行的沟通一定会产生相当多的副作用。获得上司宠爱者自是心花怒放,怨言渐少,但与此同时,其余的员工便产生对抗、猜疑和放弃沟通的消极情绪,沟通工作就会遭遇很大抵抗力。
记者:对于企业中各司其职不同角色的人群(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应当如何正确把握各自的沟通方式?
张戴金:其实,这是一个沟通技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这里谈点自己的浅见。
首先举个例子吧,在职场中,有很多人说自己比较“直爽”,说话就是直来直去的。我想说:什么叫“直爽”?“直爽”就是“你直”,“我不爽”。所以很多时候,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员工,每个人都应该检讨反省并修正自己的沟通方式。
我想在这里给出几个观念,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付出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先对别人。别人希望你怎么对他,你就怎么对他。记住:自己是自己*的敌人,同时,自己也是自己*的贵人。
2、美好人生其实是一种心理游戏。要改变外在世界之前必须先改变内在世界。我很欣赏修正药业的老总说的一句话:修来修去修自己!
3、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管遇到任何情况和问题,请记住这是一个铁律。要知道“感觉”永远大于“事实”。
4、判断对方处于感性或理性的状态。所有沟通的秘诀在于调整“频率”。一般情况下,对话时,身体前倾处于感性,后倾则处于理性。
5、别人要的永远多给一点,别人不要的永远少给一点。凡事先求了解人,再求被了解。
6、换位思考。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企业上下级沟通的时候,替对方着想,你所谈的是对方所需要的,这样的沟通就容易成功。
记者:80后作为职场的一类群体,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定会成为职场的主力,然而这一群体有其独特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自我、独立……请您谈谈作为管理者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与这一群体沟通以便更好地提高其工作效率?
张戴金: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员工成为中坚力量,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不得不开始严重关注这类人群,80后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大多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掌上明珠”,大多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电脑、沉迷于互联网,大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自信心强烈、有创新的思维,大多认为自己的父母和上司老土、过时……所以,面对这样类型的员工在和他们沟通时,激发工作热情和尊重并发扬其个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以*程度发挥80后员工的能量和潜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那么根据我在企业培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我自己与80后员工沟通的体会在这里提供四个要点,仅供参考。
第一:向80后学习,消除代沟。你怀着“请教”的态度去和80后员工沟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代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工作起来自然就融洽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
第二:深度沟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80后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代人,如果无法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就无法真正领会你的意图,执行力差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三:批评用道理,激励靠远景。我们要给80后员工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机会,工作过程要给予细节的指导,同样的也要告诉他们:结果一样也很重要。正面地肯定其进步,指出不足并加以远景的激励,80后员工会迸发出更大的潜能。
第四:尊重、理解、信任、赞美。这几点都是人性中需要的,甚至是渴求的。80后员工也是人,只不过在60后70后的眼中是属于“新新人类”,我们同样应该用真诚的方式去对待80后的员工伙伴。

上一篇: 别再纠结培训有没有用!
下一篇: 团队为什么要统一形象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