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见明

李见明

品质管理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其它课程

精细化管理涵义及模型构建

讲师:李见明   已加入:3174天   关注:2294   


精细化管理涵义及模型构建

/李见明

说到精细化管理,好像大家都能说几句,普遍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但要深入剖析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和出版的图书来看,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目前是各路诸侯纷呈,人见仁,智见智,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国内对精细化管理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 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见汪中求等著《精细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

3)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

4)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5)“精细管理工程”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 六精:培养企业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精于财务核(预)算;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细控成本。

上述专家的种种定义或描述了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或提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或总结了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或谈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应该说都从某一个层面触摸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部分实质,但没有系统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1)精细化管理与我何干?(认识问题)

2)我如何去实现?(思路问题)

3)我应该做什么?(行动问题)

中国本土化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李见明先生在研究零缺陷管理精益生产以及咨询实践的过程中,认为:精细化管理,国内有人也称为精益化管理、精准化管理、零缺陷管理、精细化管理工程等,是指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挑战自我的决心,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用系统化、协同化、专业化、数量化、细节化、标准化的过程,达成一次做对的结果,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或符合客户的需求),它强调过程和结果的融合。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工具,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其目的就是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达到*的产出。其核心就是精细(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n 该定义强调一个基础:规范化;过程的六化:系统化、协同化、专业化、数量化、细节化、标准化;结果:一次做对。

Ø 规范化强调制度、流程、职责的建设是基础;

Ø 系统化强调全局,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细节的误区;

Ø 协同化强调共同的目标,资源的互相配套;

Ø 专业化强调人的分工,把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位置上,避免让一头猪去爬树而不让猴子去爬树,注重精细化管理中人的因素;

Ø 数量化强调能量化的一定量化,避免一些抽象概念,如尽快、立刻、尽量等;

Ø 细节化强调注意细节,不能量化的一定要细化,具有指导性;

Ø 标准化强调具体、可衡量、可执行,避免抽象,难以操作;

Ø 结果强调一次做对,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结合以上定义,李见明先生构建出精细化管理通用模型,这解决了精细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也为各种组织导入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基本框架。如下图:

从定义中可以剖析:目前对精细化管理认识的误区:

误区1:精细化管理等于细节管理。

剖析:精细化管理不能理解为等同于细节管理。因为精细化管理是在系统化管理指导下的细节管理,注重全局性。

误区2:精细化管理是越精细越好

剖析:精细化管理不能理解为越精细越好,其目的是追求最小的投入,达到*的产出,过了(过细)就是浪费,不及(过粗)就是缺陷,强调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误区3:精细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无关。

剖析: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而精细化管理是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处在科学化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与规范化管理密切相关的。

上一篇: 项目管理中的“宜”和“忌”
下一篇: 如何回应他人的愤怒?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