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案”背后折射的是当前制造企业步履维艰的现状。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网络上被“辱母杀人案”的信息刷了屏。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人侮辱,年仅22岁的于欢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择用刀刃捍卫了母亲的尊严,致侮辱人的催债者毙命,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事件的背后是杀人者于欢的母亲苏银霞因经营工厂资金周转困难而向人借高利贷,前后累计借款135万元,约定月息10%。此后陆续归还现金184万,以及一套价值70万的房屋抵债,还剩大约17万余款实在没有资金归还。因此,苏银霞遭受到暴力催债。
民间借贷猛于虎
当“于欢案”发生后,苏银霞的山东源大工贸公司已经拿不出一分钱出来,其所在的冠县工业园区内22家企业共同出资十几万帮于欢打官司。这些企业知道,苏银霞和于欢母子的遭遇,就是他们自己的遭遇。
之所出现了令人惊愕的事件,根本原因是苏银霞经营的山东源大工贸公司因经营问题导致资金短缺导致。山东源大工贸公司是集钢材铸造、锻造、营销于一体的制造企业,因当前经济环境下行和企业本身缺乏创新经济意识,导致利润微薄、资金匮乏。
山东源大工贸和工业园区内22家企业的经营现状,就是目前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的现状。
01
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深陷困局
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走的其实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在当前经济下行、经营成本却在不断的上升大背景下,利润微薄靠数量取胜的中小企业如履薄冰。可以说,苏银霞事件是整个经济大环境下的写照,像苏银霞一样为解决资金燃眉之急的中小创业者中国有千千万万。
目前,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如下困局:
1)技术研发不足
2)制造人才不足
3)创新能力不足
4)劳力成本上升
5)原材料成本上升
6)承担税负过高
7)融资渠道不畅
中国企业从事制造已经有30多年,但是工业精神先天不足,借助于某些资源优势在从事贸易化制造,把制造当作是一种创造不了多大价值但又别无选择的事来做。
“Madein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占5%左右。
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的代工技术显著升级,但中国从中获取的毛收益比重却在下降。
在国际分工体系的角逐中,昔日“世界工厂”英美日占据国际分工链的高端。作为今日“世界加工厂”的中国,既要瞻“前”还要顾“后”。
“前”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有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地的“成本追兵”。
随着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公告在评估*地区潜在的投资机会以及福耀集团投资6亿美元在*设厂,给中国的制造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警示作用。
02
中小制造企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中国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商业模式:上游购买原材料现款现货,下游销售先货后款,对上游无话语权,对下游无控制,与竞争企业同质化竞争,并且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
中国制造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
正如管理思想大师、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说:“中国制造企业基于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根本构不成商业模式,中国企业要获得真正的竞争力,迟早要转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关注!”
进入互联网时代,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经营规则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然而,对中国来说,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仍然是自发的、传统的,都缺乏竞争壁垒和成长的持续性。
小的代工厂和加工企业,如果没有特别的竞争力(竞争力包含商业模式、技术、价格、品牌、价值等),肯定会逐渐倒下,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技术更先进的大中型企业。
那么,面对新的形势,中小制造企业必须创新商业模式、重构企业战略,才能抓住国内市场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机遇,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消化要素成本的上涨,满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没有对劳动、知识、技术投入的支持,没有对实体生态的敬畏,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将不会生存土壤。正如笔者在《商业模式创新设计路线图互联网+战略重构》(石泽杰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到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前企业已经进入“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各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断被改写,新的经营形态不断涌现。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迫切和关键的能力。”
华智晟远(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泽杰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