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的主要特征
1. 企业是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区别于个人、家庭,拥有名称、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它不同于宗法组织、同乡组织或宗教组织,主要通过契约关系自由组合,是开放的社会组织。
2. 企业以经济活动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经济组织。它不同于和国际组织,是直接从事实济活动的实体,属于微观经济单位。
3.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组织代表,面向市场进行经济活动,其产出和投入是商品。企业本身也是有形、无形资产商品,产权可转让。
4. 企业是法律和经济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对外完全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和责任。与其他自然人、法人在法律地位上平等,拥有独立的产权,完全的经济行为能力和利益,实行独立核算。
二、企业决策的特点
企业的决策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品牌决策是重要的一环。品牌决策包括是否给产品命名、设计牌号,决定使用制造商或经销商的牌号,品牌的质量水平,以及是否使用家族品牌等。这些决策都体现了企业决策的特点。
1. 目标性:企业决策必须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决策就失去了标准和依据。
2. 优化性:决策要求在既定的目标和条件下寻求优化目标和*地实现目标。
3. 选择性:决策需要拟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以供选择。
4. 实施性:一个管理决策是否正确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还涉及一些基本要素,如决策者、决策对象、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决策结果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过程与结果。
“权责明确”指的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得到合理区分和确定。由于各自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存在差异。关于权利,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同时企业破产时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在存续期间,拥有对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承担债务责任。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权利,并获取相应收益。劳动者根据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对于责任,它除了包括通常所说的完成任务外,还包含了承担风险的内容。为了实现“权责明确”,除了界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外,还需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关于企业战略的特点,它首先是一种宏观管理范畴的谋划,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和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企业战略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并明确了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和对策。它立足于未来,深入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营环境,结合企业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兼顾短期利益,并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战略需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具有长效的稳定性。面对竞争,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经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
三、深化对管理机制特性的理解
问题一:管理机制是何意涵?
管理机制是描述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的概念。它内在地包含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其运作机制,是决定管理效果的核心要素。管理机制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1. 客观性:管理机制的结构决定其机理,功能则是由机理产生的,这一过程中人的意志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2. 内在整体性: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内部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共同保证管理功能的实现。
3. 规律性:管理机制的运作严格按照客观规律进行,违反规律的行为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问题二:管理机制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当管理机制应用于工商企业时,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企业经营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转机建制,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内在性:管理机制是由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其形成与作用完全是由自身决定的。
2. 系统性: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
3. 自动性:一旦形成,管理机制就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自发地引导和组织企业的行为。
4. 可调性:管理机制的类型和效果可以根据组织的基本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问题三: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与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含对管理本质的研究、对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的探索以及对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的揭示。管理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人本规律: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 组织规律:关注组织的结构及其运作原理。
3. 全面发展:从单一的、局部的视角转向全面系统的研究。
4. 融合创新:在学派分化的基础上,强调相互借鉴、吸收融合。
作为一名公司管理人员,理解并应用这些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
问题四: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来观察:
1. 初级阶段:经验式管理,创业者依赖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管理。
2. 中级阶段:规范化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正常运营。
3. 高级阶段:自主化管理,企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制度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问题五:企业的核心特征
企业的核心特征在于它是一个以特定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其中,“企业是以特定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其最基本和核心的特征。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通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单元之一,遵循一定的组织规律,构成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营利,并致力于*化投资人、客户、员工以及社会大众的利益。这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换取收入来实现。企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壮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类企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
关于目标管理,其特点包括员工参与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和重视成果。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Y理论,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自我负责。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民主、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将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此制度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和支持的。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层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相互配套,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再来看跨文化管理,其又被称作交叉文化管理。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不同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跨文化管理的特征在于处理非线性、不同质的文化冲突,这些文化冲突常常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文化冲突还具有间接性、内在性和交融性。每种文化背后都有一组隐含的假设,一旦这些信念受到挑战,人们便会感受到文化冲击。在跨国经营中,管理人员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源于特有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思维形式等因素。理解文化差异是发展跨国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
把文化的差异看作是一种优势,恰当、充分地利用这些差异,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契机。西方有句谚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企业带来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在广州本田看来,正确对待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形成障碍,反而会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源泉。
关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特点如下:
1. 集权的职能制结构,简称U型结构,特点是企业按不同职能实行专业分工,实行直线一参谋制,企业管理权利高度集中,整个企业统负盈亏。
2. 分权的事业部制结构,简称M型结构,特点是企业按所经营的事业划分部门,形成专业化生产的经营单位,实行分权化管理,事业部是一个利润责任中心。
3. 子公司型分权型结构,简称H型结构,这是一种比事业部更为彻底的分权结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主要是资产联结关系,子公司在法律上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企业。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