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重组的核心理念是推动创新并适应变化。为了实现这一理念,管理者需持续关注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管理策略,更新管理理念和实践,以确保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在重组过程中,应引入优质管理,即所谓的“管理注入”。在此过程中,强大的企业不仅提供资产支持,更重要的是传播其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核心原则包括:
1. “精髓吸收”原则:企业需要深入理解并吸收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的核心理念,学习其创新精髓,而非机械模仿。
2. “点滴积累”原则:管理是一种文化,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来逐步形成并深化,不能期待一蹴而就。
3. “持续实施”原则:任何有效的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应用,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调整和完善,以实现持续的优化效果。
二、企业管理重组的重点内容
企业管理重组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提升组织效率和实现战略目标。其中,企业战略重组是核心,包括明确的企业目标、体现企业存在意义的使命,以及塑造企业形象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组织重组、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资源重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组织重组旨在实现组织的全面革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战略需求;业务流程重组则着眼于企业目标,优化客户需求和业务流程;企业资源重组旨在有效整合和优化资源,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企业再造与变革管理的实施
在深入探讨以运营模式变革为驱动的流程再造步骤设计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已经存在的几种阶段模式。这些模式已经从多个角度详尽地描述和设计了流程再造的步骤。如果我们能够依靠运营模式的变革来引领流程再造,那么步骤将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在导师黄卫伟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在某企业尝试运用这一思路,从短期运行情况来看,效果相当不错。根据在该企业的实践经验,笔者将此次以运营模式变革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步骤归纳为五个阶段共二十步,以便更具体、更清晰地描述该企业的流程再造历程。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搭建团队并锁定目标。首先建立由企业掌舵人牵头的流程再造工作推进机构,并充分授权,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还需要建立定期进度报告和追加授权制度。第二步是设定标杆企业,通过对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全面分析,选择具有成长性优势的企业作为标杆,以便为企业选定可追赶的目标。第三步是识别目标市场,重新识别目标市场并对企业客户源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现有客户的忠诚度、流失客户的特征及原因、潜在客户的成长性和共性特征以及客户需求等。
第二阶段:自检阶段。任务是进行系统诊断和判定症结。第一步是检查针对各类客户各层次需求的满意率和满足率,调校企业战略导向。第二步是依据调校后的企业战略导向推动生意模式转型,生意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环境和自身竞争能力的发展进行适应性调整。第三步是对运营模式进行彻底的诊断,确定其症结所在。
第三阶段: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并设计方案。第一步是通过消除组织抗拒为流程再造创造顺利推进的环境,包括组织参观、危机教育、思想渗透等。第二步是设计新的运营模式,根据新的生意模式为企业选定新的运营模式。第三步是对现有流程进行诊断并评估其效率和效能,确定冗余流程和需要优化的环节。第四步是制定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案,参考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和推进流程再造。
第四阶段:推行阶段。任务是局部试点并逐步全面推行。首先选定试点单位进行局部试点,验证实施方案和新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应性。然后根据试点采集的信息对方案进行完善修订,确定方案实施顺序和重点。在正式方案制定时,应设计应急预案以提高企业流程再造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沟通渠道以取得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对全体员工进行分层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大家明白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和自身角色。最后实施新旧流程的切换,迅速变革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人员和重新分配权力,为流程再造打好组织基础。
第五阶段:调校阶段。任务是完善规范并持续改进。首先在新流程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应性调校,并邀请重要客户和利益相关人参与评估和改进。然后跟进信息化手段,避免过早推行信息化可能固化过时流程的做法。在流程正常运行后,必须靠薪酬拉动,因此需要调整绩效评估体系并将薪酬与流程绩效挂钩。新的流程出台后要进行有计划地推广并让其被企业内外广泛认可,最终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对其规范化。最后进行流程随诊和持续改进,根据诊断情况对流程进行反复完善和调整。
以上是以运营模式变革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步骤的详细设计。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