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秋明

安秋明

培训开发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管理决策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五项关键指标

讲师:安秋明   已加入:3787天   关注:2301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五项关键指标

毫无疑问,“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经有使用过度的嫌疑。但是从企业变革的角度,“矫枉过正”似乎又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各种媒体、观点的洗礼,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但是企业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化处于什么样的程度,却很少有企业能说得清楚。跟据“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的基本观点,笔者尝试着抛出一些衡量企业互联网思维化的参考指标。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可以借此粗略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转型程度。

1、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否建立了直接、有效的了解用户需求的渠道
传统的企业经营,依靠企业的销售部门、或合作的经销商来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在逐级反馈给企业的生产部门、研发部门。每一级反馈中,都存在这信息衰减以及信息失真,最终导致了企业很难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
如今,很多企业开始直接经营与用户相关的社群,建立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渠道,由用户需求来驱动企业的产品设计、甚至吸引用户来深度参与到产品研发、改进中。不是生产出来产品再投向市场做检验,而是由市场需求驱动企业的产品研发,这是完全相反的两条路径。
2、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否充分发挥并实现了企业的“长板”优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我们提倡要克服“短板”,因为企业的平均水准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这种思想下,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补短板,而不是提高长板。平均化的结果,往往就是平常甚至平庸的企业。
如今的商业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企业来说,核心问题变成了如何*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长板”,然后用合理的价格,将自己的“短板”业务外包出去。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大企业,每一家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没有外包非核心业务的思想,还想着自己完成全部工作,这无异于“小作坊”的思想。
3、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否*程度地实现了企业组织层级的扁平化
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结构设计,保证了企业管理的秩序性,维护了管理者的管理权威。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是稳定的,那么这样的结构也往往是有效率的。
问题在于,如今外部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倒逼企业必须有能力做出迅速的反应。快一步则生,慢一步则死。这种思路下,企业组织层级的扁平化,就成了企业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把决定权交给能听见炮声的人,从发现变化,到做出判断,到做出决策,如同人体的触觉神经系统一般做出最迅速的反应,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走在行业的前端。
4、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否认识到“去中心化”的价值并积极践行“去中心化”
传统的企业经营是典型的“中心化”。如果企业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董事长、CEO。如果有若干“副中心”,那就是各个职能的一把手。这些“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保证了中心点上管理者的权威性。但*的问题,是将企业的命运寄托于这些管理者的“不犯错”。
问题在于,我们都知道人是一定都会犯错的,这就无异于是一场“赌博”,小错小输,大错灭顶。创新型的有生命力的企业,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什么意思?一方面,不只是高层管理者,企业中有很多人在思考企业的战略问题、研发问题等各类问题,他们的思考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影响企业的决策;另一方面,企业有一套鼓励“去中心化”的制度,对于有价值的观点能够予以激励,并能够让渡部分决策的权利。很多企业做微创新活动,这是很好的起点。微创新做的好,才有可能从企业底层激发“去中心化”的细胞,并最终形成若干有活力的“去中心化”触发点。
5、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否建立了“自组织”的企业内部工作生态
传统的组织分工,基于“岗位说明书”而定,员工的评价标准以是否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本职工作而定。因此,人岗匹配成了问题中的关键。经过这几十年,我们发现人才匹配的问题依然盛行,并没有因为测评工作的发展而有所减缓。这就倒逼我们去思考,是否我们思考的前提为每个员工设定一个固定的岗位,这本身就是错的?
很多有创新性的企业,很多都在积极推动员工的内部创业。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内部创业项目的leader,有技术出身的,有市场出身的,有销售出身的,甚至还有职能部门的,这就不得不进一步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在人的问题上犯了严重的“刻板效应”。来自苹果、Google的很多案例告诉我们,来自员工自发形成的小组织,往往比企业指定的团队更有创造力和战斗力。
也许这就是今后互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必然面临的管理现状。企业提供孵化的平台、激励的机制,让员工自己去找到内部相互认同的伙伴组建团队,然后在公司大战略下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商业创意,最后内部创业团队甚至与公司一同分享股权和经济收益。不管我们理解的是否足够透彻,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跑在了我们前面。
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自我变革是所有企业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互联网思维化转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视角,让我们去重新审视经营企业的思路、方式,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可能性。

上一篇: 鞋子的销售技巧和话术分享
下一篇: 公司最“贵”的员工该滚蛋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