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团队管理 [返回PC端]

团队建设与潜力开发

讲师:吴柏江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311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团队管理的高效建设

课程背景:
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更好地相互包容?
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更好地互助合作?
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共担责任?
如何才能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以上问题的解答,都需要企业加强团队建设工作,这不仅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部门主管岗位能力的重要组成,把组织建设成为团队,能够加强组织凝聚力,有效改善组织成员的精神面貌,提高工作效能。本课程贴合中层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者的团队建设能力和水平,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和水平。

课程特色:
1、实战性:案例与素材均来自企业管理实践,老师有多年管理、咨询、培训经验;
2、实用性:多种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传授给学员,帮助学员提升团队管理能力;
3、实操性:团队建设方法易于学习和践行,在企业中具备很强的实操性。

课程收益
1、通过学习,学员可掌握团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日常团队管理的高效建设,并处理好团队之间的矛盾;
2、推动公司自己的高绩效团队建设,打造协作共赢的团队文化;
3、提升组织绩效,并同步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

授课对象:该课程适用于中基层管理者及企业核心骨干人员。

授课方法:采用知识讲授、案例讨论、项目游戏互动、分组研讨、视频分享、头脑风暴等方式授课。

课程大纲
第一讲:团队建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团队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建设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团队的五大作用
1、协同提升绩效
2、互补能力不足
3、激发无穷智慧
4、相互支持激励
5、降低沟通成本
(三)团队构成要素——5P模型
(四)工作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第二讲:如何促进团队融合
一、个性特征差异的融合
1、团队中的四类典型性格
2、团队的个性冲突与相互契合原则
游戏:猜猜看我是哪一类人
二、团队观念冲突的融合
1、如何做到团队的“君子和而不同”
2、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QBQ协作与沟通技术
三、人际沟通方式的融合
1、团队沟通的特点
2、如何培育同理心
3、组织沟通(上下、平级)沟通的特点与技巧
第三讲: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一、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团队建设往往成效甚微
1、没有建立良好地团队工作行为习惯;
2、没有建立相应地团队工作机制;
(1)奖罚机制与热炉效应
(2)鼓励试验/容忍失败
3、缺乏科学合理的团队目标
(1)视频分析:丢失的目标
(2)急功近利型/缺乏目标型/目标摇摆型
二、高效团队建设的特点
(一)团队建设与组织建设的不同点
(二)团队建设的四大阶段与特点
三、高效团队建设的六大方法
(一)建立共同愿景与目标
1、描绘共同愿景——愿景五大特点
2、促进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
案例:宏盛化工厂的考核目标统一问题
(二)培育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面面观
2、团队精神是什么
案例讨论:小乔为什么不能做主管
3、如何建设团队精神
(三)明确分工与协调机制
1、明确组织责任
2、责、权、利三统一的管理原则
3、责任承担原则——谁收益,谁承担
4、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挂钩
讨论:企业中的责任稀释定律
(四)建立相互信任
1、信任是金——信用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2、信任建立维度分析——能力与品格
3、如何建立信任——团队和个人
游戏体验:管理七巧板(综合团队建设误区探讨)
(五)坚持用人所长
1、短板理论与长板理论:优与劣
2、完美的团队和不完美的个人
3、如何发现团队成员的长处
4、用人所长的三大原则
第四讲 情境领导之道
一、诊断之道:针对一项工作下属的准备度如何
1、确定任务的三个阶段
2、衡量下属准备度的两把尺子
3、下属的四种准备度
4、三种类型的下属分析及对待
案例练习:学员诊断下属准备度
二、统驭之道:情境领导方法
问卷测试:领导风格的自我诊断
 1、领导风格的自我诊断
2、两种不同的领导行为
3、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4、情境领导模型
互动演练:学员综合情境案例练习
三、教练之道:通过教练打造*级员工
1、为什么要培养下属
2、营造学习成长的环境
3、通过教练改变员工的行为
4、教练四步骤流程
四、激励之道:通过激励提升下属的工作意愿
1、激励信号:员工们怎么了
2、关注下属的工作动力
3、有关需求的排序
4、激励菜谱:十种激励方法
五、授权之道:通过授权让下属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实现自我
1、有关授权的辩论
2、授权的原则
3、授权的四个步骤
4、授权后的控制技巧
六、运用情境领导法有效开发员工
1、运用“情境领导”的三个步骤
2、人员开发周期与衰退周期

团队管理的高效建设

上一篇: 《优秀管理者》
下一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