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场的导入是为了连接经验,之后就是输入新知,为了让学生能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就要将内容进行展开,完整的呈现概念,进行论证讲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小学老师学习而不是向大学老师学习。网上早有人对大学老师和小学老师作了腹黑的对比:“小学老师是把学生不懂的讲得让学生懂;大学老师是把学生懂的讲得让学生不懂。” 这也怪不得被称得上“教育家”的往往多出在小学的教育中,其次出在中学教育中,大学教育阶段的被评上教授的反而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他们往往都是专家。什么是专家?我听过一个很腹黑的说法:“专家就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把能搞懂的让人搞不懂,这种专家,就是‘专门害人家’的‘专家’。”
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定义了四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讲课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曰“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这是讲课都要达到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老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领域知识非常熟悉,已讲过多遍,各个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是不断的重复与PDCA改善修正带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境界也可能导致“熟练的无能”,所谓“熟练的无能”,就是当全新的授课难题出现在面前时全然不知其新,以早已定型的心智和行为模式来熟练应对“无他,唯手熟尔”。看上去授课驾轻就熟,实则完全不得要领,老师对内容的熟练掩盖实际的无能。
一大部分老师所上的“行云流水”的课都是中看不中用,因为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水平心智活动的有无、多少和深浅是最重要的标准。可以这样说,思维运作得好的课堂即好课堂,是“真学”的课堂;这也就意味着,未能激活思维或思维状态不佳的课堂一定不是好课堂,不是“真学”的课堂。
有思维深度的课堂必然不太顺畅。*大教育家杜威说“思维一定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 好课是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顺畅,也有“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滞涩,顺畅的时候思维更清晰,滞涩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第二种境界曰“雅俗共赏”“雅”表现为典雅、精致;“俗”表现为通俗、浅显。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称“俗”。将课上得像东北二人转一样很近地气儿、很“俗”有时也容易多讲几个笑话与段子,多讲讲个人辉煌或者曲折的经历即可;将课上得像帕瓦罗蒂的歌曲一样曲高和寡也不难多讲一些前三皇后五帝、孔孟老庄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即多用一些入门者不懂的语言讲一些所有人都懂的道理即可。难的是用“通俗”的语言揭示和阐发很专业的内容,而且能引发情趣共鸣。即是说,老师既要正经,又要不正经;既要有学问和思想,又要有趣和好玩。作家三毛在她的《卖花女》中如是说:“我们的家居生活虽然不像古时陶渊明那么的陶然,可是我们结庐人境,而不闻车马喧。”她引用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同时进行了灵活转化,使她的散文散发出文雅的书香气息,于此同时,三毛注重词语的锤炼,使语言精致又不失雅致。
郭德纲说的好“雅,代表的是品位;俗,是渗透力只有俗才是老百姓能接受的艺术,俗不是庸俗,是通俗”。“雅作俗时俗亦雅,俗作雅时雅亦俗”,高雅的一旦作为大众通俗的被接受时,那么通俗的也就高雅起来;恶俗的被当作高雅的推出欣赏时,高雅的也被带累的恶俗起来。
第三种境界曰“深入浅出”指言论或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凝练简洁,微言大义,浅显易懂。我认为,以“深入简出”来表达此境界也是合适的。
对此,我非常喜欢知乎上的解释其实几乎所有“深入浅出”的奥秘都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而利用对方已经理解的事物(基模),再在这个事物上修修补补就容易多了。因为对复杂的世界来说,人的大脑容量和计算能力简直太小了,以至于不得不靠基模来简化信息。那如何利用“基模”来用简短的语言传达复杂的观点呢?这只需要2步走:①避免偏见避开不必要的基模;②套用已有的基模以已知(大众都熟悉的)解释未知(大众不太熟悉的)。比如当你在解释碧根果前先解释“核桃”时,对方脑中立马浮现出了核桃的形象,这时候你再说“皮变薄一边”,他就容易想象多了。
需要区分一下:“深入浅出”是指用学生想听且能听得明白的话讲学生不知道的事情和道理。与此对比“深人深出”是用学生听不懂的话讲学生听不懂的事情和道理;“浅人深出”是用学生早已经听过的话讲学生没有听、不想听的事情和道理;“浅入浅出”是用学生早已经听过的话讲学生早已经知道的事情和道理。要深入,就需要做深入研究(即是前两天的文章“讲课怎样才能有高度和有深度?”)
对于同一个问题,老师不仅能够从不同层次上去理解,还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有时候学生比较容易从这一角度理解,有时比较容易从那一角度理解,那么,当老师有多个理解角度时,就更加具备了深入浅出的自由。老师在解决了要“讲什么”的问题后,就要钻研表达的技术和艺术,思考用怎样一种恰当的手段或者语言,将这些“深入”的内容“浅出”、“简出”给哪怕是刚刚入门的学生。
第四种境界曰“妙趣横生”对于老师和学生双方而言是“乐教乐学”,老师和学生都在很快乐的状态中上课,这是我心中的最高境界。
能够上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这个境界的老师总是能把悠远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又富有趣味儿。再晦涩的语言也能被他化为潺潺的流水,充满生气,还伴有鸟语花香。老师和课合二为一,课堂中欢声笑语,用明末清初的大戏剧家李渔的话说:“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在这方面,我非常推崇易中天,他说“我把我的讲课风格分成三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其二为‘趣说’,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
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仅内容讲授条理非常清楚,语言非常明了,授课方式也非常吸引人,他们不仅仅是是在“讲”,更多的也是在“演”,动用大量的身体语言这使得 “演”的部分能得以充分体现,戏剧感强烈,妙语连珠。这就意味着,除了用前述四种境界来描绘好的讲课外,还有一个常用词可以用来形容好的讲课:讲演。哥伦比亚大学成人学习教授布鲁克菲尔德说:“通常令老师们觉得必须仿效的那一类教学都是极富感召力的。所谓富于感召力的老师就是众所周知的那种精力充沛的表演家,能把听众掌握在手心里,有他们在场时,学生总是听得心醉神迷、深受鼓舞。像这样杰出的表演家经常获得年度*老师奖,人们很容易会想,要想教得好就得模仿他们”。
要想到达“讲演”的高度,老师就要深刻理解“讲演”的一些基本特征,懂得如何讲演。讲演型老师除了采取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清晰、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同时,他们更是利用声音和各种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和其他表演者一样,讲课老师必须有很好的台风和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为此,有些老师表现得热情洋溢、幽默风趣,有些老师则显得平和沉稳、严肃紧张,但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积极情感,就成了一般的只能称职的老师与优秀老师的分水岭。
零点研究董事长袁岳有这样的观点:“身体语言使得演讲之‘演’的部分能得以充分体现。记住,没有人真能记得住你的信息,即使是非常好的信息,人们真正记住的东西是可以被感染或者非常有趣的信息,因此,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身体语言所传递的味道与信息决定了一次讲述的关键或效果。”
王志涛 老师
中国培训行业*理论创始人
知名教学技术专家,*理论创立者
曾任人众人教育集团课程研发总经理
曾任寓学于乐教育研发院院长
曾服务汾酒集团商学院、中国电信天翼互联网学院、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等知名高校 特聘讲师
出版专著《*: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搜索:王志涛 *进行购买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