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星

刘大星

领导力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生产计划

知识经济发展策略

讲师:刘大星   已加入:3695天   关注:2019   


发展中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体现在哪些方面


1.前期投资方面


(1)知识市场化和产业化


  刘大星讲师介绍要改变知识分子“清贫”的局面,诚然要立足于国家的财力使知识分子的待遇逐步提高。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实行知识市场化和产业化,把知识分子自己的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转化为价值和力量。一位哲人说过: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知识和科学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为此,应当确立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地位,培育技术市场,引进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应该提倡知识分子创办知识型企业,包括高科技产业和高效率管理的咨询服务业等。应当大力培养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队伍,造就一批科技企业家。对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的人员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各得所需,各展所长。应大幅度提高高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津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授予荣誉称号。应鼓励以知识作价入股,让知识分子先富起来。


(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行“学而优则教,教而优则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力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力促重大学科和高技术的一些领域的科技实力尽快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要改变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真要淡化“当官心理”就必须从淡化“当官环境”开始。要彻底改变“官本位”,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育岗位上来。因为教师是“工作母机”,只有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做教师,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仕”。如何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当然首先要求教师有奉献、敬业精神,但也不能忽视“人往高处走”的规律。因此必须把教育岗位放在“高处” 才能吸引人才。


(3)提高教育效率和科技效率


  科教兴国,不但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它不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应该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力争增加产出,力争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建设中有许多“重复建设”项目,互相“撞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也有许多“重复建设”,互相“撞车”,甚至相互抵消力量。教师确实“清贫”,但也确有比较“清闲”的,实际上往往是互为因果。提高效率,是解决“清贫”和“清闲”的一箭双雕的办法。应放宽政策,让优秀教师可在几个大学兼课、兼职,使工作量“饱满”,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电影界有相互借调拍电影的习惯做法,大学教师是否也可仿效?国外早有这种惯例。在教育改革方面,应当着重解决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一系列的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创新、开拓、敬业、奉献、合作等诸种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应变、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此,要求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大学当然要有“大楼”,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师”,名师才能出高徒。


(4)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


  基础性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基础性研究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追求新的发现和发明、积累科学知识、创立新的学说,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性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带动新兴产业群的崛起,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要瞄准国际科学发展的前沿,选择我国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创新研究,注重发展新兴带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以及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在这一方面,不可急功近利,要善于“放长线,钓大鱼”。


(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应用重点,突破一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要支持大、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共同发展。要推动企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走高技术内涵发展的道路,大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技术,形成一批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精密成型及加工、激光加工、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自动测试等技术含量高的示范企业。

上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原则
下一篇: 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