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培训管理

《制定企业管理规则的目的与方法详解——以高效建设现代企业的视角看》
发布时间:2025-04-10 16:59:1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20   


一、如何制定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以做事为主线,以企业的各部门、科室、班组和员工为基础,辅以岗位责任制、标准作业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构建出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制度多寡不一,洋洋万言或仅有薄薄几页,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洋洋万言的制度详尽规定每个人应完成的工作及所有工作的操作流程,有序管理,面面俱到;简短的制度则简明扼要,运行成本低,但可能规定的范围较窄,例外情况较多。那么,企业应如何选择管理制度呢?以下是关键原则:

1. 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制度设计需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结构。

2. 简明化原则:制度要清晰明了,避免复杂和模糊。

3. 系统化原则:制度应构成完整体系,相互关联。

4. 锁链化原则:各项制度之间应相互衔接,确保管理的连续性。

5. 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在总体制度框架下,考虑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

二、编制管理制度的要点

编制管理制度时,应站在公司和部门的角度,注意以下几点:

1. 表格:明确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应看的报表,如销量、产量、质量、费用等报表;明确各岗位应填写的报表。

2. 会议:明确各级管理者应参加的会议,如月经营检讨会、采购委员会会议、员工大会等。

3. 权限:设定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的管理权限。

以企业的总则和五大部门(生产、营销、研发、人力资源、财务)为核心章节,细化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策略

随着企业环境的变迁和自身的发展,过于僵化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管理制度需要软化,以适应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软化的方式如下:

1. 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2. 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3. 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保持制度的活力和适应性。

四、注意事项

在软化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宽松的管理制度,初创企业需建立严格的制度以确保运行。

2. 逐步软化: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视情况适度进行。

3. 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虽然科学管理有时过于忽视人的感受,但其许多理论仍具有指导意义。软化制度的仍需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同时要注重前期调查工作和第一稿的质量;项目负责人要把握制度的总体风格,注意总体和分项的衔接;合理配置人员,把握好总体进度。这样才能制定出既科学又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三、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说明

####员工手册简介

本手册旨在向全体员工介绍公司的人事制度、工作规章及员工待遇,以便员工更好地了解并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促进公司的发展。由于手册无法涵盖所有情况和问题,公司保留修订、补充手册内容的权利。规章制度一经修订,将及时通知员工。

####聘用规定

1. 培训制度:

职前培训:新员工需接受包括公司概况、组织结构、产品、市场、发展历史等在内的培训。

岗位专业培训:根据员工岗位需求,公司可安排内部或外部的专业培训,并签订服务协议。

2. 人事管理:

公司实行合同化管理,平等协商签订合同。

员工的人事档案、保险及其他福利根据合同类型及员工条件确定。

####工作制度

1. 考勤管理:

规定工作时间、就餐时间、考勤时间及签到制度。

迟到、早退、旷工有相应的处理规定。

2. 假期制度:

明确各种假期的申请与处理方式,如病假、事假、年假、产假等。

3. 加班管理:提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确实需要加班的需经部门负责人同意。

####薪酬与福利

1. 工资标准:根据岗位和工作内容确定工资标准,实行变岗变薪制。

2. 保险规定:公司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个人部分从工资中扣除。

3. 其他福利:包括年度体检、外出游玩活动、商业保险等。

####公司内部管理

1. 物业管理:为方便员工的工作,规定了订购机票、报纸订阅、物品申请等流程。

2. 办公用品购买与领用:统一购买,个人领用需登记。

3. 车辆管理:规定车辆的使用原则、管理程序、维护责任等。

####财产与保密

1. 财产损害赔偿:员工应爱护公司财产,损坏需照价赔偿。

2. 保密制度:员工有责任保守公司的商业机密,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处罚规定与其他

1. 处罚规定:详细说明了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

2. 其他事项:手册的适用范围、执行时间等。

####结束语

本手册适用于全体员工,经批准之日起执行。新员工需认真阅读并遵守手册内容,签署回执后生效。希望所有员工能够共同遵守和维护这些规章制度,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 《创新引领企业未来——如何打造高效创新管理(2025
下一篇: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管理:如何看待复工后的制度重塑》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