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内控管理的含义及内容,许多人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来解答这一问题。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些要素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尽管这些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如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
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包括:
1. 控制环境:它是决定企业基调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它涉及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2.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需要评估。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使经营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它指的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
3. 控制活动:这些是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它们有助于确保实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控制活动体现在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包括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
4. 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当进行汇报,严重的应当上报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
5. 这五项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自动作出反应。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紧密相连,因基本的商业动机而存在。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内容
企业经营风险包括的内容广泛而复杂,主要涵盖了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等多个方面。
1. 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2. 财务风险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
3. 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供应链管理风险等。
4.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5. 战略风险是指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需要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公司还应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进行审计。
三、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财务会计中的成本管理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确认和计量成本。
在会计核算与报告体系中,广义的成本主要分为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两大类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相关;期间费用则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主要与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管理行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涉及用货币单位衡量,为达成特定目标而耗费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根据不同类型的分类标准,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也有所不同。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实际发生时态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根据可控性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与决策相关的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根据方案之间的关系,分为差额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资本成本、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等也归属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范畴。
关于成本预测,它是描述和判断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的活动,为企业管理提供前瞻性视角。
成本决策则是分析各成本方案并挑选出最优方案的活动,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起到关键作用。
成本计划是对企业计划期内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进行的具有约束力的筹划管理,确保企业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至于成本控制,它是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主动影响或干预,将实际成本控制在了预期目标内。这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目的。
成本核算则是对营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确保成本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成本分析是深入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查明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和原因,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而成本考核则是对成本计划及其相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员工更积极地参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不仅关乎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更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中。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是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润,为企业的减价扩销、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等战略提供坚实基础。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关键。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