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引导培训
课程目标:
1.掌握引导技术核心逻辑:理解引导的定义、角色定位及团队决策框架,明确内训师与引导师的差异,提升引导思维
2.能够运用引导工具:学习发散与收敛阶段的工具组合,提升团队共创效率
3.设计并实施引导工作坊:掌握引导工作坊的*模型与核心三要素,学会从需求分析到目标设定、流程设计的全流程方法
4.AI赋能高效设计:熟悉DEEPSEEK在需求访谈、数据分析、目标产出转化及流程设计中的应用,提升工作坊设计效率与精准度
5.实战演练与反馈:通过分组演练与多维度反馈,提升引导实战能力,掌握应对冷场、意见分歧等高频问题的工具箱
课程对象:
企业内训师、团队管理者
课程大纲:
第一天:内训师引导技术实战工作坊
一、引导技术概览
1.破冰导入
1)视觉签到:学员用不同颜色便利贴在主题墙绘制"引导技术能力图谱"(自评水平)
2)学员用图形/关键词在白板上贴出对“引导”的期待与困惑
2.引导技术核心认知
1)引导体验:通过「30秒快问快答」建立对引导的初步感知(如"引导师能直接给答案吗?")
2)角色定位剧场:分组演绎培训师/引导师/咨询师处理同一问题的典型差异(提供话术脚本)
3)引导的定义
4)团队决策框架之钻石模型
发散阶段
震荡阶段
收敛阶段
5)引导师4项核心能力:中立、结构化、促参与、成果导向
二、发散阶段工具组合拳
1.头脑风暴升级
1)双钻模型应用:先通过「5Why分析法」精准定义问题
2)发散技术组合:
逆向风暴:先列举所有问题再转化为机会
角色代入法:"如果马斯克来参会,会提什么方案?"
2.漫游挂图深度应用
一种视觉化工具,通过在白板或墙上张贴纸张,让团队成员自由书写和绘制想法,从而促进思维的发散
空间引导技术:设置「数据墙」(现状事实)、「灵感站」(创新点子)、「障碍岛」(潜在风险)三区
识别现场学员的一个共性话题作为研讨话题,比如”内训师如何提升培训效果?“
三、收敛阶段决策系统
1.聚类分析进阶
1)动态归类法:通过「便利贴漂流」三次重组观点(个人→小组→全体)
2)冲突调解模拟:当出现分类争议时,如何达成共识
3)话术训练:示范中立表述
2.决策工具矩阵
1)点投法变体:每人分配3张选票(可集中投或分散投)
2)引入「2X2」决策矩阵筛选方案
四、研讨方案展示与成果闭环
1.成果视觉化呈现
1)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
2)反馈技术升级:
用「3-2-1法则」结构化反馈(3个收获/2个疑问/1个行动)
引入「反馈温度计」评估方案可行性(冷色贴表担忧/暖色贴表支持)
2.行动落地设计
产出转化工具:
1)使用「RACI矩阵」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30-60-90天」里程碑计划
第二天:DEEPSEEK助力高效进行引导工作坊设计
一、引导工作坊概述
1.定义与价值
1)解释什么是引导工作坊
2)引导工作坊的应用场景:战略,价值观定位,团队发展,企业文化,问题解决,行动规划,反思复盘,创新突破,组织变革,跨部门合作等等
3)阐述在企业培训、团队建设、问题解决等方面引导工作坊的价值
2.传统工作坊的挑战
讨论传统工作坊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目标不明确、流程不流畅、参与者参与度低、行动计划难以落地等
3.引导工作坊的准备与设计
目的:通过导入一个工作坊案例,如”年度目标达成“工作坊,让学员了解和体验一个完整的引导工作坊的全流程。
1)引导工作坊的*引导模型
D1:Determine确定需求
D2:Design设计研讨过程
D3:Deliver引导研讨过程并总结
D4:Discver发现新的学习
2)引导工作坊之核心三要素
目标:参与者在工作坊结束时达到的具体成果。
产出:3H原则
Hand(手):工作坊结束后参与者能够带走的具体产出或工具。可以是行动计划、报告、技能、工具或其他可操作的成果。
Head(脑):工作坊结束后参与者在知识和理解上的提升。包括新的理念、概念、方法论或思维方式的改变。
Heart(心):工作坊结束后参与者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包括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工作动机、改善人际关系等。
流程:引导师设计的、确保参与者能够有效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活动。
二、DEEPSEEK赋能引导工作坊设计
1.从需求到目标、产出与流程的转化
1)步骤1:DEEPSEEK生成结构化访谈清单
功能演示:输入业务关键词(如"跨部门协作")及工作坊相关背景信息,AI自动生成问题库
2)步骤2:DEEPSEEK辅助访谈数据分析
功能演示:对访谈录音进行语音转文本+关键词提取
3)步骤3:DEEPSEEK助力从需求到目标和产出的转化
功能演示:结合DEEPSEEK生成的关键词,输出工作坊主要目标和产出清单
4)步骤4:DEEPSEEK生成工作坊流程
功能演示:在DEEPSEEK输入工作坊主要目标和产出清单、业务场景关键词,生成工作坊流程框架建议
三、从工作坊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演练
综合演练:为「XXX」主题工作坊设计全案
分组任务:
1)组内共识一个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需求→用DEEPSEEK生成访谈清单→用DEEPSEEK分析数据→用DEEPSEEK输出工作坊的主题、目标和产出
2)用DEEPSEEK设计出引导工作坊的完整流程(含破冰、研讨、行动计划与总结环节)
3)提交并展示可视化成果
4)成果验收标准
流程中AI工具使用率≥3处
输出可直接落地的工作坊执行包
四、工作坊引导实战演练与反馈
1.演练准备(20分钟)
每组各自细化设计方案,明确:
1)环节目标
2)使用的引导工具及流程
3)预设参与者可能出现的挑战
4)其他组扮演「参与者+观察员」双重角色
2.分组演练与反馈(每组30分钟)
演练流程:
1)3分钟:组员说明设计逻辑
2)20分钟:现场引导演示(严格计时)
3)7分钟:多维度反馈
参与者反馈:体验感受与建议
观察员反馈:依据《反馈表》结构化点评
导师反馈:技术细节优化+替代方案建议
重点关注:
1)时间控制的精准性
2)参与者卷入度的引导策略
3)从发散到收敛的过渡设计
3.共性问题攻坚(30分钟)
1)汇总各组高频问题(如「冷场应对」「意见不统一」)
2)讲解应对高频问题的《引导师高频问题工具箱》
五、总结与行动规划
1.知识晶体化
使用「5-3-1」反思工具:
写出5个收获→合并为3个关键点→提炼1个立即行动项
2.承诺仪式
学员在「引导技术实践承诺卡」填写:
未来30天内计划实践的1个场景
需要获取的资源支持
3.老师结语与资源包发放
提示词:提供DEEPSEEK需求访谈清单提示词、工作坊主题、目标与产出提取提示词、工作坊流程设计提示词
工具包:提供《引导技术工具速查手册》、《典型场景设计模板》、《引导师问题工具箱》
开放1周内线上答疑通道
内训师引导培训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