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遇到一个“瓶颈”期。为了突破工作中的“瓶颈”,我们需要为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调整心态,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
如果我们善于使用思维导图的话,那么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任何瓶颈,我们都能理清、理顺,从而有效应对。
无论事业还是生活,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期”。最糟糕的是,你并不知道这一次的“瓶颈期”有多长。于是有人戏称之为“悠长假期”。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假期”呢?希望下面的这个小故事能够带给你启发。
在18世纪淘金热刚刚兴起的时候,南非的金矿还埋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下。一个名叫乔治·哈里森的人来到南非,他对自己说,他要找到世界上*的金矿。可是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名年轻人,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乔治·哈里森连金矿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是在一些小金矿作坊里没日没夜地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处于“瓶颈期”的他松懈下来,放弃了寻找金矿的任何准备。
在很偶然的机会,乔治·哈里森发现了一条长420公里,宽24公里的金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的金矿。
就在他感觉到喜从天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具备任何开采金矿的资本。万不得已,他只得出售了这条金矿的开采权,价格是10英镑!如此低廉的价格,等于白送了开采权。
命运和乔治·哈里森开了一个大玩笑。但是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乔治错过金矿的原因,就在于他忽略了“随时准备着”的准则,就算处于“瓶颈期”,在给自己放一个长假的时候,也不能对自己的技术、知识不闻不问。
在“瓶颈期”,每个人的苦闷大多是源于缺乏目标。
这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思考,给自己一个全新而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就像一颗启明星,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工作的瓶颈期会使我们有一些空余时间,不要让这些时间白白溜走,不妨动手学习一直很感兴趣却由于平日的忙碌而疏忽的东西。也许将来的某一阶段,你会发现在“瓶颈期”略显艰苦的“修炼”已经给你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借助学习突破了他的工作瓶颈期,而且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王明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他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十分生气地对好友张亮说:“我的老板真是有眼无珠,他从来都不重视我,我哪天非在他面前发火不可,然后离开公司。”
张亮听后,问王明:“你对你所在的公司完全了解了吗?对公司所做业务搞明白了吗?”
王明摇摇头,非常疑惑地看了看张亮。张亮接着说:“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你不用着急辞职,我建议你把你们公司的业务流程先全部搞清,并认真学习那些你不会的东西,等什么都学会后再辞职不干也来得及。”
张亮见王明表情迷惑,就解释说:“你想想啊,公司是一个不用花钱就可以学习的地方,等你全部都学会了再辞职的话,就能给自己出气,还能有很多收获,岂不是一举两得吗?王明,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张亮的建议王明谨记在心。此后,王明勤学默记,经常在别人下班之后,他还待在办公室中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后,王明偶然遇到了张亮,张亮问他:“现在你应该把公司的事情学得差不多了吧?什么时候准备拍桌子辞职啊?”
不料王明却说:“但是,这半年来我感觉老板对我非常重视了,近来不断给我加薪,并委以重任,现在,我已经是公司最红的人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在已经步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是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场所限制的,要想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时刻学习。
提高学习的能力要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知识虽然也在时刻更新,但人们只有在提高了学习知识能力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技能,以此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时地突破瓶颈。
如何跨越职业停滞期
工作中,突然出现的“职业停滞期”会让人陷入一种深深的“本领恐慌”中,要突破这种职业停滞期,我们要学会“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不断成长。
在职场中,很多人会遭遇一种“职业停滞期”。
例如,有些人因为对自身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接受新知识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结果导致自己的创新能力跟不上新员工,眼看着身边的新员工一个个加薪、晋职,他们陷入一种深深的“本领恐慌”中。
然而面对自己职业上的停滞,他们更多的是埋怨企业没能给他们职位提升的空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时,需要我们进行“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不断成长。在这一点上,一则关于鹰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启示。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其寿命可达70年,但当鹰长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脱落,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上的羽毛也长得又浓又厚,已不再是飞行的工具,相反成了一种负担。
这时的鹰就如同企业的中年员工一样,必须作出一个困难却又关乎生命的选择:要么安静地死去,要么经过一个痛苦的进化过程获得新生。让人敬佩的是,所有的鹰都选择了后者。它们努力地飞到悬崖边上筑巢,数月停留在那里不再飞翔,用喙击打岩石,直到老喙完全脱落。新喙长出后,鹰会用它把指甲一根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来后再用爪子把羽毛一根根拔掉。5个月后,鹰获得了新生。
世界*的信息产业巨子,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安迪·葛鲁夫,在功成身退之时,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恐惧,无疑是一种不安的心志,而居安思危是使“惧”成为不惧的新起点。“惧”是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是在超前意识前提下的反思,是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勇于进取的积极心志。
正是在这种惧者生存的经营理念下,英特尔在安迪·葛鲁夫的领导下,常能够适时地进行变革,最终成为全世界*的芯片制造商。
看完文章后的你找到继续前进的干劲和道路了吗?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