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发现在生活中,有些人好像生来就是成功者,做什么事都很顺利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则一直很无助,好像这辈子注定是个失败者。她还下定决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经过研究提出了“发展思维”(growth mindset)与“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理论。
1978年心理学家德韦克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开始观察小孩子,并企图从两组不同的小朋友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问题的答案。
心理学家找了一些同龄的儿童,分给他们每人一份拼图,然后静静的观察两组孩子的表现。没过一会,几个小朋友就按耐不住了,开始抱怨说:“这个也太难了吧,我觉得越拼越乱了”;还有人嘟囔着为自己辩解道:“我本身就不适合玩这种拼图游戏。”
但是实验并没有停止,心理学家继续分给这些孩子们拼图,让他们继续完成。
很快,几个小朋友就失去了耐心,直接表示:“我不行,我放弃了,这根本就没有头绪。”甚至还有的小朋友直接把拼图摔在地上,哭了起来。
此时,另外那些继续拼图的小朋友,竟然表现出了兴奋的状态,拼图越难他们就越兴奋。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拼的不好或者拼的很慢而自怨自艾,反而很兴奋的鼓励自己说,“我就喜欢挑战这个,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德韦克发现:这就是思维方式带来的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她将两种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那些中途放弃的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不断的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了,我不想继续,这太难了。”然而那些最终成功了的孩子,与此同时却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难度增加了,有点意思,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能在做出来的。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人的特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他们渴求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并博得外界的肯定和赞美。
固定型思维者具有的特点:
(1)对挑战的态度:他们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遭遇阻力时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2)对努力的态度:他们潜意识里支持“天赋决定论”,虽然自己会努力赢得成功,但会掩盖甚至是轻视这种怒力,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努力了依然失败的结果,付出努力本身会让才华得到质疑,而且如果努力失败了那么就会失去借口(否则可以借口说自己只是没有努力)。
(3)对能力的态度:他们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来测试。
(4)对缺点的态度:他们宁愿获得短暂的成就感也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
(5)对反馈信息的态度:如果反馈信息能反映他们的能力水平,这样的信息更能激起他们的情绪因积极反馈而异常兴奋,因消极反馈而倍受打击。
(6)对意见的态度:他们也不理会批评性意见---即便是对己有益的,因为如果自己没做好,那么就是“没天赋”,而不是“没努力”。
(7)对别人的成功的态度:如果别人取得成功,他们会感觉自身受到威胁。因为未知意味着风险,失败会造成损失,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心理,但固定型思维的人尤其敏感。如果存在困难和风险,他们会迅速选择放弃,就像小时候得不到玩具的孩子,会立刻改口说:“我才不想要呢”,如果失败,他们会一蹶不振。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常常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把问题看做是成长的契机;而固定型思维则容易便显出消极应对的心态,不止自身停滞不前,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成长型思维者相信,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可以发掘一个人内在的潜能。
成长型思维者具有的特点:
(1)对挑战的态度:他们认为挑战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挑战失败不意味着“我是个蠢蛋”,而是“我还有成长的空间”,而且挑战越大,发挥的潜能越大。
(2)对努力的态度:坚信努力是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
(3)对能力的态度:他们认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能力(尤其是未来将会发展的能力)不可能被测试。
(4)对缺点的态度:挑战和失败可以暴露出自己的不足,而弥补这些不足就是下一个努力的目标。
(5)对反馈信息的态度:他们对能够增强自身能力的反馈信息更关注。
(6)对意见的态度:欢迎批评性意见,尽力改进自己的行为。
(7)对别人的成功的态度:注意从他人的成功中寻找经验、获得激励。
固定型思维者过度在意外界的认可,过度担心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愿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遇到挫折时沉溺于焦虑苦闷不易摆脱,也更早进入职业高原期,很难取得与自身全部潜能相匹配的成就。
相反,成长型思维者虽然也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可成名、获奖、致富等,但他们并不会把这些当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或比别人更优秀的证明。他们被失败击倒,会很快重新站起来,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缺乏能力。这种高度的弹性帮助他们取得越来越高的成就,也因此获得更加强烈的自由感和自主力。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