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成功的培训课,需要太多要素综合产生作用,有充分条件,有必要条件。不可能所有的培训项目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如果能够满足以下三大必要条件,培训项目基本可以达成圆满的效果。
编是基础,课程设计要科学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员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
不能按照老师“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员“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即:学员 “应该怎样学”,培训就“应该怎样教”。
所以,课程设计是培训的基础。设计和开发课程时,要充分尊重学员的已有知识经验,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课程内容的转化也是老师需要关注的焦点。
把握每个章节或部分的结构,它的总体构想、分几部分构成、每部分以什么方式来培训学员、时间如何分配、练习题要怎么设置等。
老师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这些都需要在课程设计的时候系统思考,并且在课程开发的时候落地实施。
导是关键,课程呈现要有精准定位
在具体课程演绎中,培训师一定要避免“老师话语霸权”。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互动的桥梁。知识和技能是“学”的,不是“教”会的,培训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大家学习的。
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员的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
培训师的核心任务,是在课堂上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演是核心,学员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演不仅限于老师,更在于学员。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员在每个课程环节都能参与、体验和思考、运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上给予学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学习交流。
心理学上有一种“集体沉默效应”,在培训课堂上,其实部分学员趋于沉默、害怕交流,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课程演绎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培训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大家从自行研讨转向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员,其形式可以是同座二人、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法,分组中还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组或搭配分组,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这样可以活跃大家的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
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培训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
构建高效课堂应该是“编导演”三位一体,以学员为中心,让学员在体验和思考中学习。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