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莹

王清莹

培训开发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战略规划

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讲师:王清莹   已加入:3677天   关注:2610   


1、老板要有“野心”。

老板要有把企业做大的“野心”,在做事的时候要想比别人做的大,把企业做起来了以后要想做到更大。永不知足,永不止步。但是有的时候,野心太大了,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和企业的实力、实际情况。 什么样的老板才算是有野心的老板呢?有野心的老板的思维方式有以下特点:
(1)有侵占性。我们简单的理解,有侵占性的老板只要看到有利可图的项目,就会去做。
(2)有冒险性。敢于冒险、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
(3)有偏执性。“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固执也是一种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4)有超前性。可以提前看到所从事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有阶段性。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是系统的,具有系统性,他会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很圆满,老板的思维具有阶段性,总是在同时想把几件事情都做好。
(6)有想像性。老板在决策的时候允许有一定的想像,但是要为自己的想像负责任。
老板在四十岁以前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要建立起个人的社会声誉。无形资产永远都要比有形资产更重要。
其次,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人际关系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2.不做员工讨厌的老板
(1)政策朝令夕改,说话不算数。
(2)邀功于内,归罪于外。
有功劳的时候,都往自己的身上揽;出了问题的时候,总是把责任往别人的身上推。
(3)太过务虚,让人摸不着头脑。
炒概念,给员工太高的期望;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承诺,总是无法兑现。
(4)口是心非,让人猜心思。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5)太抠门的老板。相信没有员工会喜欢这样的老板。
针对以上几点,身为老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轻易不许诺,许诺就一定要兑现。
(2)正确认识自己的局限,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同时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缺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正确认识团队的作用。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十个人的时候,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一百个人的时候,我和大家一起干;当我的企业有一千人的时候,我站在后面看着他们干。”团队的作用就在于完成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4)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老板的责任和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抓大放小,
抓大,就是说老板的工作内容应该更多的放在做决策上,或者是管理好中层管理者,引导他们去正确的做事。老板只做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做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四十岁之前,有个人信誉的人未必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但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人一定会有很好的信誉。好的口碑是利益,如果有了好的口碑,别人就会对你尊敬。因为伤害你,意味着对他不利。好的口碑就是一切。
3.企业中的人才观
现在很多的老板都在感叹太缺少人才,那什么才是人才?我个人认为,企业中的人才就是想赢而不想输的人。如果单纯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人才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管理知识的就是管理人才,有营销知识的就是营销人才。而所学的知识都是以前的经验,是历史。现在在实际的操作中,面对的是现实。对企业来说,我们只希望员工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专业来做,而不是把专业当作职业来做。即我平时所说的,干什么就要学什么,而不是学什么就要干什么。从学术的角度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往往都是学什么就干什么。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可以那样如意,这个时候,干什么就学什么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谁可以带来效益、带来利润,谁就是人才。
我评价人才只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否适合这个职位,并有意愿从事这个职业;
第二:当他在这个职位上时,企业内是否有人可以取代他的职位;
第三:假设他离开了本企业,到竞争对手那里,是不是会对本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
在我的这个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中,没有考虑到道德素质方面。我认为,品质也很重要,但是品质是一个很难确定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个人品质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遗传因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决定员工的个人品质。企业大环境有问题,大部分的员工个人品质都会存在问题,甚至即使是原来个人品质没有问题的员工来到这个企业,受到企业不好的大环境的影响,其个人品质也会出现问题;相反,企业大环境没有问题,员工的品质也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原来品质有一些瑕疵的员工,受到好的企业大环境的影响,其个人品质也会得到修正和完善。由此可见企业环境对员工个人品质的影响。
大家都比较熟悉,在兽药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行业内人员的平均流动率为40%。在我们企业,人员流动率不到7%。我认为,是我们企业的大的文化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是企业环境的作用。
个人观点:老板对员工的评价,应该从务实的角度考虑,即老板应该重点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而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所谓的品德上,因为只有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才能创造绩效,品德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4.从现实出发,认清经验的本质
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经常会考虑以前的经验,但是我慢慢的发现,现在再借鉴以前的经验,很多的时候已经不灵了。后来我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很多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瓶颈”现象。主要表现为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老板的经验已经不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个人能力已经不足以驾驭企业。而老板却认为,在以前自己一穷二白、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时候都可以把企业做起来,到现在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占有一定量的社会资源了,自己肯定更能把企业做得更好。老板的意识不自觉的陷入了一个“经验误区”。什么是经验?经验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由特定的人,针对特定的事件,而相对成功的过程。由其定义可知,经验是有四个要素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离开这四个要素谈经验,是不合实际的。
经验只是告诉人一种思维模式,更多的时候是告诉人们那些可以避免的误区,而*不是告诉人们那些可以模仿的技能。
我们一直都在谈,“顾客就是上帝”。又有多少企业真正的把顾客当成了是上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在空喊。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观点:员工就是上帝。上帝越来越多,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把员工当成是我们的上帝、企业的上帝?是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上帝呢?我个人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我们利益共享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不是上帝,他是我们利益的分享者。所以,离开了利益谈“上帝”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和员工,要谈利益,而且首要的就是谈利益,只有把利益谈妥了,才可以谈其他的,因为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共性的,其余的才是个性的,只有在得到利益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奉献,即使是道德、风格再高尚的员工,也不可能饿着肚子做奉献。
商场上的黄金定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个人观点:亲情、友情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人之常情,在现实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亲情、友情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但是在商业规则中,亲情、友情更应该看做是商业利益的润滑剂,它们有助于利益关系的稳定,但是*不能替代利益。
商场上的潜规则只有一条,即利益至上。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到两国之间的交往,莫不如此。
员工是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的本质就是追名逐利,并且永远不会知足和满足。员工也是在约束条件下追逐名利的理性经济人,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企业的老板和员工都满足于现状,企业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有的老板认为,员工不知足就会跳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员工不知足的话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员工知足就不会再创造价值,不创造价值的员工是没有价值的,也是很危险的,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具有一套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对经济人,应该提倡敬业,而不是奉献。
员工是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的理性的经济人,即所谓的常人,追名逐利是常人的本性,如何引导员工通过合理的方式追名逐利是老板和企业的责任。员工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不断的追名逐利,才能推动企业获得发展。整个社会的进步其实就是人们不断的追名逐利带来的结果。
老板必须要知道员工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老板来说,企业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各种约束条件,并在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化。所以,理性的老板在企业中不提倡“雷锋精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态度。
根据处世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以下几种:
(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代表人物就是张思德。高尚的人,要景而仰之。
(2)利人利己。广大的人,钦而佩之
(3)利己利人。聪明的人,要欣而赞之
(4)损人利己。狭隘的人,疏而远之
(5)损人不利己。愚蠢的人,谨而防之
(6)损人害己。丑恶的人,讨而伐之
不同的员工属于不同类型的人,也有不同的做人底限,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首先要想到利人,其次才是利己。首先要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把员工带好,培养好,怎样把企业经营好,只有把员工培养好,把企业经营好,企业赚钱了,自己也就赚钱了。

上一篇: 品牌的营销策略
下一篇: 婚变,应与企业家公司治理无关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