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在企业界影响深远,很多的方法论企业耳熟能详。但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很多的企业实践超出了波特教授的理论范畴。比如说,波特教授谈到的企业多数是专业化发展,而我们的企业很多是多元化发展;波特教授的五力理论里面,没有政府这一要素,政府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对所有企业来说是一个恒量,但是在中国做企业不能离开政府,是变量之一,所以就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论来支持我们自己的实践。在战略这个领域,仁达方略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咨询实践,明确提出了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关系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索尼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做了一个战略规划,按照这个战略,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比如:并购了哥伦比亚影音公司,拍电影的;花10亿美元买断了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版权,灌唱片的。这些企业都是做内容的,但当时的索尼是卖电视机和DVD的,是做硬件的。当时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很多人看不懂,说索尼发疯了,有两臭钱烧的
我们知道,并购一个企业一般是其处于相对低点时。索尼刚接手这两个企业时承担了巨大的亏损,这给索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索尼挺住了,到今天我们回头看这个战略实施的效果,索尼仍然是世界大公司,但当时和他竞争的松下、东芝、日立、NEC等等要么经营惨淡,要么关张倒闭。索尼看到了20年后的今天,做了一个至少20年的发展战略规划。这是发展战略,不是竞争战略,他没有和东芝、松下、日立、NEC去争,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往前走。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常说的“男怕选错行”,这说的是发展战略;而“行行出状元”,就是竞争战略。
类似的企业实践不胜枚举,比如说诺基亚,原来是一家造纸企业,他们在勾画未来的时候看到,造纸行业也就这样了,同时判断出移动通信会成为未来的热点行业,所以,从1961年就投入巨资研究移动通讯,最终一度登上全球手机老大宝座。这不是“争”而是“竞”。“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竞,就是发展战略;争,就是竞争战略。
再比如说格兰仕,格兰仕最初是一家服装企业,他们在对未来的前景进行研判后,觉得服装产业的前景非常清楚,怎么做也就是这么大个规模。而根据判断,中国在家电制造领域很有国际竞争力,所以就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当时的大家电已经被海尔、格力、美的等分割掉了,因此他选择了小家电,在小家电里他又选择了微波炉这个细分产品,用价格策略成为全球老大。这个发展战略做得非常漂亮。后来,格兰仕又做了一个转型,现在的格兰仕做的是空调、冰箱、白色家电,这个转型还有待考量。所以我们说:发展战略需要智慧,竞争战略需要聪明,不在一个层面上;竞争战略会成就卓越的企业,而发展战略会成就伟大的企业。
企业一定要深入研究,分清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区别,做好实践,成就卓越和伟大的企业。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